
金秋时节,河湟谷地逐渐披上了斑斓的秋色,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迎来秋粮大面积收获。远处青山如黛连绵不绝,近处沃野铺金麦浪翻腾,农户们正忙碌于机械收割,确保颗粒归仓,田野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作为海东市农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板块,今年以来,化隆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春耕期间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36633.33公顷,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呈现出基础稳固、产业升级、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1666公顷青稞开镰收割
眼下,化隆县二塘乡1666.67公顷青稞正处收获旺季,风携青稞的清甜漫过田埂,田间地头收割机的轰鸣与农户的笑语交织成丰收乐章。
“我们乡平均海拔3100米,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青稞生长的有利条件,今年青稞单产和品质双提升,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乡农作物首位,预计总产量可达500万公斤。”二塘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韩永飞在收割现场介绍,今年以来,二塘乡将青稞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年初向农户发放足量青稞良种,覆盖全乡多数种植户。
为破解山区耕作难题,二塘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政府引导 + 村组联动 + 部门协作”机制,新增多处机械化作业点,大型收割机使用率较去年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同时,积极争取青稞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种植向“绿色化、规模化、机械化”转型,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为农户降低种植成本提供有力支撑。
“我家种了几百亩青稞,今年政府给的良种好,技术指导到位,亩产预计能到350斤左右,预计收入能有二十余万元。”二塘乡上滩村种植户马木沙一边整理刚晾晒好的青稞,一边算起增收账。“机械化收割省了不少力,之前雇人收一亩地成本高,现在机械收割成本低了很多,光这一项就省下不少开支,粮食卖了还能多赚一笔。”马木沙说。
在二塘乡,像马木沙这样的种植大户不在少数,其中,规模化种植大户有10余户,种植面积超533.33公顷,占全乡青稞种植总面积的三成以上。通过“大户带散户”模式,农户们共享机械化红利和技术经验,有效减少了种植过程中的人力、时间损耗,确保了今年青稞收成稳定。
考虑到高原地区高寒多阴雨的气候特点,二塘乡提前部署,号召各村开放村级广场、党员活动室、射箭场及人车流量少的村道,为农户提供临时晒粮场所。“我们查了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可能有阵雨出现,必须抢时间晒粮。”韩永飞说,目前全乡已开放20余处临时晒粮点,覆盖所有行政村。
在二塘乡工二村党员活动室前的广场上,村民正有序晾晒青稞,村干部还组织志愿者帮助老弱农户翻晒粮食。“政府想得周到,我们不用再担心粮食发霉了!” 村民李大叔一边翻粮一边说。
青稞丰收不仅是二塘乡农业发展的亮眼成绩单,更勾勒出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晒”出农户幸福粮
伴着微凉秋风,无垠田野化作大自然挥洒的调色画,斑斓景致里,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走进化隆县沙连堡乡科才昂村,这里因地势较低、光照与积温条件更优,庄稼成熟比其他村落早了近两周,眼下秋收已基本收尾,田埂上看不到忙碌的收割机,取而代之的是农户们在庭院里晾晒青稞的身影,水泥地上,金黄的麦粒摊开薄薄一层,在阳光下泛着暖光。
“今年低处的青稞熟得匀,收割机三天就收完了全村的青稞,现在就等晒干了入仓。”老党员完么尖措正用木耙翻动青稞,指着院角的粮仓笑着说,“去年这时候还在抢收,今年早收完早安心。”
无独有偶,在沙连堡乡下塔加村和其后昂村,秋收正处在最紧张的“攻坚期”。与科才昂村的“收尾状态”不同,这里地势稍高,庄稼成熟期晚了几天,田间随处可见联合收割机的身影,轰鸣声此起彼伏。
“我们村今年种了800多亩青稞,现在已经收了一半,期间又一直下雨,这两天得趁着好天气抓紧赶进度,要是遇上雨天,谷物容易发芽。”在田边正在协调农机调度的下塔加村村委会主任马乙奴四额头上满是汗珠。
说话间,收割机师傅们聚精会神,目光牢牢锁定前方的麦田,熟练操控着机器,精准卷入青稞,切割、脱粒、筛选整套流程行云流水,金黄的青稞粒稳稳落进旁边的运输车里。
其后昂村种植大户马索么乃高兴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呀,路也修好了,交通便利,年初还发放了化肥、地膜等物资,给了我们这些种植户很大的信心”。
据悉,今年沙连堡乡共种植青稞413.33公顷,预计平均亩产可达225公斤;小麦种植面积366.67公顷,预估平均亩产300公斤;油菜种植66.67公顷,预计平均亩产100公斤,从目前作物生长态势来看,有望实现产量稳步增长。
沙连堡乡的秋收图景在不同村落呈现出多样节奏,秋收进度虽因村落条件各有不同,却同样透着丰收的踏实与喜悦。
颗粒归仓稳根基
入秋以来,化隆县各乡镇陆续开展秋收工作,秋种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化隆县已完成各类农作物72%的秋收工作,粮食安全“压舱石”越筑越牢。
从春耕生产到秋收保障,化隆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安排部署、调度工作进展、实地调研指导粮食生产,通过适时组织春耕生产,加强指导服务,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为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做好保障工作。
为保障秋收顺利,确保农业机械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今年以来,化隆县农业和科技局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组建了“农技+农机”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从农机检修、作物踏查、道路修复等关键环节入手,细化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以扎实的备战举措为秋收工作保驾护航,全力守护粮食安全“压舱石”。
“县里组织了农机互助队,谁家机器不够用、出故障,打个电话就有人来帮忙。服务队还带来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让种粮既保产又提质。”在扎巴镇扎三村,农机手马云刚完成自家地块的收割,就接到邻村农户的求助电话。
粮食丰收的同时,化隆县特色产业也多点开花。今年,化隆县投资建设2025年千佛缘现代农业产业园温棚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半坡式(寿光模式)日光温棚约19000平方米及附属配套设施,截至目前,该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已下达,下一步严格按实施方案建设内容施工;在群科镇日兰村群科特色果蔬园,新建高标准特色农作物种质繁育基地设施种植温室3000平方米,采购农作物常用肥料及药物等物资,配备水电网信等配套设施。
秋收,不仅是农作物的丰收,更是农业发展成果的彰显。从春种时的精挑良种,到生长期的悉心照料,再到秋收时机械化助力,每一环节都凝聚着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化隆县从未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