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的田埂上,绿油油的马铃薯藤蔓随风摇曳,虽还未到采收时节,但农户心里却已经甜得像吃了蜜。
化隆宝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马铃薯全产业链项目即将投产,让“土疙瘩”成为乡亲们捧在手心里的“金蛋蛋”,为化隆县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写下生动注脚。
记者近日走进该公司明亮整洁的新厂房,看到一台台设备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清洁和调试,空气里都飘着开工前的兴奋劲。“以前咱们种马铃薯,最怕的就是产量上来了、价格跌了,有时候拉去市场便宜卖都无人问津。”种植户赵国元蹲在地头,望着长势旺盛的马铃薯笑呵呵地说,“现在可不一样,宝鹏公司跟我们签了协议,每斤收购价比市场还高一点,稳稳能赚好几千块钱!”
这颗“定心丸”,正是宝鹏公司“农户+企业”模式的生动体现。公司以保护价兜底收购,预计今年能收购全县马铃薯6万吨,彻底解决农户马铃薯“难卖、价低”的老难题。同时,还创新推出“合作社+企业”“村集体入股”双轮驱动模式,计划在谢家滩乡、二塘乡、巴燕镇等乡镇流转土地1333.33公顷,进行标准化种植,让马铃薯品质更优、产量更高。
马铃薯“增值”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强力支撑。据悉,宝鹏公司投入3050万元,引进日产150吨的数字化智能生产线,从清洗到包装全程自动化控制,品质、效率双提升。销售方面更是“线上线下齐发力”,产品不仅要走进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还计划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远销俄罗斯,真正实现“种得好、产得优、卖得远”。
“过去村集体想干事没门路,现在把集体资金入股企业,年底能分红,乡亲们都能享红利,大家从‘看客’变成了‘股东’,干劲更足了!”谢家滩乡党委书记韩秀梅说起这一变化,语气里满是欣慰。
“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几千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在厂房里打扫卫生的谢西军,一边擦着机器,一边笑着算起了“幸福账”。
记者了解到,项目投产后,清洗、加工、包装等全链条可吸纳40个岗位,能让像谢西军这样的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从“靠天吃饭”的农民,变身操作智能设备的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我们还要建二期、三期项目,总投资超6000万元,将来每年能收20万吨马铃薯,年产值能达5000万元以上!”宝鹏公司负责人古城信心满满地说,要把化隆马铃薯做成大产业,为全县“五个十万亩”种植基地建设添砖加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