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红加上劳务收入,比自己辛苦一年种地的收入还要多。”眼下虽然是寒冬时节,可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金家庄村村民韩俊德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看着拿到手里的分红,他满脸笑意。
今年,韩俊德将7亩多耕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到村办的集体经济合作社里,共领取了8000多元的土地分红金及劳务报酬。
得益于“统种共富”,今年金家庄村村集体经济入账30万元,共为80户入股村民分红4.9万元,为260余名务工的周边群众发放劳务工资37.25万元。小田变大田,“统种共富”让化隆各地村民尝到了甜头。
从探索到实践
近年来,化隆县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创新推行探索“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统种共富”新型土地种植模式,积极打造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种植和管理,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总量、增收益”,农民“增红利”。
“今年我们探索‘统种共富’新模式,成功实现‘农户+集体’双增收。”巴燕镇党委副书记韩永飞介绍,相较于种植大户承包土地,参与“统种共富”项目的农户人均分红能增加到60%,村集体收益共计64.3万元。
不仅如此,巴燕镇还广泛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在项目点积极引导吸收脱贫户、监测户解决就业岗位,目前已吸纳500余人就业,发放务工性工资达90万元,真正实现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按劳取酬、二次返利。”
化隆县昂思多镇德加村平均海拔2800米,耐寒性作物青稞是这里的主要作物。人均耕地面积大、群众耕种经验足,基于这些优势,村两委明确了“统种共富”的发展思路。
今年,村两委动员村民们将土地入股到村集体股份制合作社。“土地交给村集体,由专人负责种管收,村民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年底等着分红就行了,而且还能腾出时间务工增收。”德加村村委会主任朱公保才旦说,了解到“统种共富”的诸多好处之后,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全村300余户村民入股土地共计253.33公顷。
变零散种植为规模化种植,丰收的青稞也有了好去处。村里办起了青稞加工车间,德加青稞炒面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村里的青稞酒厂也开足马力生产,成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收成后纯收益的80%分红给入股农户,20%分红给村集体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农民、村集体的利益得到均衡发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朱公保才旦说。
全面推广有实效
云端上的卡力岗,巍峨雄浑,土地贫瘠,大山里的德恒隆乡,一家一户的土地较为零散,年轻人纷纷进城,多数人家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收入有限。
去年以来,德恒隆乡党委政府在充分了解农民意愿、详细调研土地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转变原始种植方式,通过土地入股实现规模化土地经营,以此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人人都能享受到收益红利。
今年,化隆县13个乡镇33个村3242户农户参与“统种共富”项目,统种面积达1445公顷,全力破解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弱、农村“空心化”、耕地撂荒、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等问题。
年内落实1760.99万元资金,在巴燕镇金家庄村等10个乡镇21个村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重点扶持种植养殖、粮油加工等项目,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在解决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土地收益,降低种植成本,解放农村多余劳动力,并通过就业增收,实现了农民收益最大化,“农户+集体”双增收。
“农活集中在春种和秋收期间,月收入能有6000多元。”昂思多镇德加村村民扎西当智是“统种共富”项目的农机手,一年春秋两个多月的时间,扎西当智参与“统种共富”项目,操作农机,既能顾家,还能增收。
在德加村实行“村户合作、集体经营、利益共享”的种植模式,统种青稞260公顷,形成“绿色种植+深加工+销售”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化隆县362个村收益321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的村172个,占比47.5%;5万元至10万元的村34个,占比9.4%;10万元至50万元的村152个,占比41.9%;50万元以上的村4个,占比1.1%。
实现农户集体双增收
无独有偶,今年雄先藏族乡的角加村、完加村、电岗村、东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也纷纷举行了“统种共富”土地流转签约仪式,而后雄先乡共整合了563公顷耕地用于“统种”。
沙连堡乡沙一村及关巴湾村今年也“统种”了23公顷土地,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把土地交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从种到收,无须操心,只等收获时节坐收粮食。
“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省事又省心,还能增产增收,空出来的时间再打打零工、养养牲畜,又能额外增加一笔收入。”村民马哈克开心地说道。
沙一村党支部书记马富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田变成大田,耕地规模化了,机械作业也方便,科学种田也更容易,亩均成本下降,收益也就更多了。目前,全村20户常住户加入了“统种共富”试点种植项目,他们村经营土地达到了10公顷,通过核算,每亩产量400斤,每亩产值能达到1120元,每亩土地预计增收180元左右。
沙连堡乡党委书记吾尖才让表示,“统种共富”真正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打破了以往种植户各自为战、产业形不成规模、技术落后、成本高昂的“老大难”格局,可有效破解耕地细碎化、种地效益低、老龄农民耕种难等一系列问题。
“党建引领、统种共富”的土地合作经营模式解放了村民“劳动的手”,当上了“土地股东”,土地由村集体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经营收益按比例分红,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切实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4月,化隆县巴燕镇金家庄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由村民将土地入股到集体的专业合作社,通过与涉地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将集中连片的66.67公顷土地统一整合后,实施集体化经营,实现生产流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在巴燕镇金家庄村打造全省首个“统种共富”种植基地,种植马铃薯133公顷,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增加群众收入12.6万元。在春耕和秋收期间,为辖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120个,工资性收入达7.2万元。
耕地入股分红,不仅展示化隆县土地资源的整合成果,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统种共富”已成为化隆县农业发展的一抹亮色,照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的新前景,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