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秋日温暖的阳光,记者来到位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西滩村的进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鱼池边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与宁静的乡村景色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进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只见一池碧水清澈见底,一尾尾金鳟鱼、虹鳟鱼在水中自由穿梭,它们时而聚集在一起觅食,时而散开嬉戏,时而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仿佛在欢迎客人的到来。
鱼池边,几名工人正忙着给鱼儿投食。他们穿着防水服,手持饲料桶,轻轻地将饲料撒入水中。工人韩木沙熟练地撒着饲料,脸上时不时洋溢出满足的笑容。
“我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每天都在和鱼儿打交道,这不仅成为了我生活的一种乐趣,而且收入也比原来高很多。”韩木沙告诉记者。
一旁的合作社负责人绽进财听闻韩木沙这样说,脸上也不禁露出自豪的神情。他告诉记者:“我们这边水质特别好,又冷又凉,特别适合养冷水鱼。我从2006年就开始养殖虹鳟和金鳟,那时候规模小,现在成立了合作社,主要养三文鱼,规模扩大了好多倍。”
据介绍,目前,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共有7万多尾鱼苗,分布在6口圆形抗风浪网箱和22口方形网箱之中,总面积达到3804平方米,核准渔业养殖面积为65公顷。“我们的鱼苗都是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购买的,质量上乘,孵化率高。今年我们还打算再投放2.5万尾鱼苗,扩大养殖规模。”绽进财说。
截至今年9月底,该合作社已经销售了2.38吨冷水鱼,实现了14.28万元的销售收入,主要销往四川、陕西、河南等地。“客户们都特别喜欢我们的鱼,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对于当地的冷水鱼为何有如此可观销售额的原因,绽进财给出了答案。
一人富不如一起富。在冷水鱼养殖过程中,进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注重产品质量,还积极吸纳周边农户务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保洁、捕捞、管理等就业岗位,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的双赢局面。
西滩村进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化隆县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化隆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河冷水鱼养殖产业,从李家峡库区到苏志库区,168公里的黄河流域上,共有8家从事渔业养殖生产的企业和合作社,它们就像散落在黄河上的“黑珍珠”,熠熠生辉。
养鱼有门道,好水是关键。冷水鱼养殖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很高。“我们养殖的水域水温常年保持在8摄氏度到13摄氏度之间,水质清澈且流动缓慢,非常适合发展冷水鱼网箱养殖。”化隆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技术员马兰霞介绍道,化隆县养殖的三文鱼肉质肥厚细嫩、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在化隆县,冷水鱼养殖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化隆县冷水鱼养殖面积达0.768公顷,网箱存尾数为23.2万尾,冷水鱼养殖存箱产量为240.11吨。2023年销售60.03吨,销售额为360.18万元;2024年1至9月销售水产品21.84吨,实现经济效益131.04万元。
为进一步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化隆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今年,在德恒隆乡哇加滩村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建设面积990平方米的冷水鱼工厂化养殖基地。该基地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并开始养殖,将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展望未来,化隆县将持续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通过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措施,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冷水鱼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冷水鱼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