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藏族乡完加村,巍峨的八宝山用它那宽广的“身躯”包揽着眼前这片广袤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灌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今年,雄先乡完加村村集体经济种植项目在这里落地,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完加村属纯脑山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马铃薯、青稞及油菜。该村年均种植马铃薯46.6公顷,年产量26.25万公斤以上,年均种植青稞53.3公顷,年产量28万公斤以上,因受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地并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种植及统一销售的农业“工业化”发展模式,农作物生产种植零散、机械设备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
今年,192万元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全部投入村集体经济种植项目,项目由雄先乡人民政府承担实施,验收成功后,确权到完加村,由村“两委”及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运营,土地经营收益由村集体和农户按3:7比例分红。村集体收益金由完加村“两委”统筹使用,用以发展壮大产业、实施脱贫户及监测户到户产业扶持项目、村级公益性事业等。
据完加村村党支部书记多杰当智介绍,村集体经济种植项目主要给农户提供优质种子,采购一批适宜当地耕作的农机具和配套机械,能够有效改善本村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马铃薯生产规模,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力投入,有力推进马铃薯生产增产,种植农户增收。
站在完加村的地头极目远眺,成片的马铃薯在八宝山下铺展开来,一株株马铃薯的叶片之下,埋藏着滚圆饱满的果实,那是完加村村民一年的希望。今年雄先乡种植马铃薯面积680余公顷,预计年产量2.55万吨,产值2040万元,促进周边群众就业250余人。
雄先乡党委、政府利用项目资金为完加村购买了收割机、播种机、液压翻转犁、全覆膜机、悬挂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化农业设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眼前这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农机,无疑为雄先乡乡村振兴蓝图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杰当智告诉记者,为改变传统耕种模式,完加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合作社,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促进了土地、技术、劳动力高效利用,让农民实现了打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同时,为解决马铃薯物流运输难、市场准入门槛高、品牌推广难等问题,完加村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为特色农产品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期间,为了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多杰当智从种植、培育、施肥、除草等环节都雇用了本地村民,再过不久,等到马铃薯开挖、销售,又将是村民增收的好时节。
“有了这个项目后,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挣到钱了。种植期间。”村民文成才旦满足地说。
随着完加村村集体经济种植项目的落地,对于这些无法外出的村民来说,无疑为他们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盼头和新希望,而这万亩马铃薯背后也是雄先乡党委、政府一次成功的丰收“实验”。
站在八宝山下,只见山窝处几朵浓稠的云雾缓缓升腾,在半山腰萦绕飘荡,停留在马铃薯地头的多杰当智舒展着眉头,指着眼前繁茂的马铃薯苗说道:“我相信,马铃薯产业一定会让村民尝到甜头,感受到希望。”
对完加村而言,马铃薯种植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得力武器”,对当地众多种植户和那些无法外出的村民们而言,这是增收致富的最佳途径。如今,在他们看来,在注重特色产业的今天,一垄垄长势旺盛的马铃薯,丰收的希望已在田间地头绽放出了“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