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将村级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着眼于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突出问题和2026年村级换届工作,大力实施“223”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雁阵”培育工程,多方面整合后备人才培养并加大管理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化隆县坚持分级负责制,按照县级轮训、乡镇兜底培训的方式,开展现任村干部、村级组织后备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6期。依托县委党校、乡镇例会等载体,采取“现身说法”、经验分享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受训对象进行党纪党章、党内知识、理论政策、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工作等方面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水平。根据后备人才流动性强、自身素质能力不一的特点,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参与村级发展讨论。同时,采取引路子、给位子、压担子的方式,有意识地安排后备人才到乡镇、村挂职锻炼。
同时,建立后备人才动态管理库,将入库人才按照“头雁”“强雁”“雏雁”分类,组建人才队伍进行培育,并形成“一人一档一册”,乡镇干部包联“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包联“强雁”、村干部包联“雏雁”,保持经常性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常态化开展村干部队伍履职情况分析工作,加大纪律作风教育,对履职能力差、不在岗履职等村干部通过法定程序从后备人才库中选出14名政治上可靠、为民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合适人员进行调换,切实保证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基本稳定。截至目前,化隆县共入库2761人,其中,“头雁”队伍724人,“强雁”队伍1086人,“雏雁”队伍951人。
针对化隆县拉面经济蓬勃发展、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空心村”趋势明显这一实际,化隆县创新出台“凤还巢”人才回引工程和《引导化隆籍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计划》,在化隆县毕业未就业大学生范围内定位40岁以下、有返乡意愿人员引导其到村任职,乡镇党委定期组织村内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召开座谈会,倡导其回乡发展,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效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化隆县共有29名大学生回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