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化隆政策“组合拳”赋能拉面产业升级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上世纪80年代,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农民韩录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办首家拉面馆,凭借地道的口味打开市场,在“亲帮亲、邻帮邻”的带动下,一批又一批化隆人走出大山,打响“青海拉面”品牌口碑,现遍布全国31个省份,注册自主品牌75个,孕育出“绿洲”“本穆”等知名连锁品牌,年产值超亿元的门店不在少数。

近年来,为擦亮百亿产值“金字招牌”,化隆县准确把握拉面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新业态,在群科新区揭牌成立青海拉面大数据中心,并出台《化隆回族自治县促进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填补青海拉面产业发展领域立法空白。特别是借力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力度,落地“进高校、进企业、进机关、进高速”的拉面“四进”举措,成立拉面行业促进协会,推动拉面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优质服务化方向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化隆县在省外设立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开具“通关文牒”帮助务工人员办理营业执照、减免税费,开展“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培训助力建档立卡贫困稳岗就业,深耕拉面产业全链条金融支持,构建“金融+产业”融合新模式。

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着力提升“化隆拉面”乃至“青海拉面”的品牌软实力,如今,化隆拉面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拉面的价值,早已超越餐饮本身。目前,化隆拉面的收入占全县劳务总收入的7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同时还催生了一批“拉面村”。

为积极融入省市发展大局,化隆县还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在品牌LOGO、名称、店面装修等方面,融入牦牛、三江源头等“青海”元素,推动“化隆拉面”逐渐从县域经济向省域品牌“青海拉面”华丽蜕变。同时,通过举办拉面文化艺术节、拉面产业发展大会,全国拉面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青海拉面”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其中,马春虎、韩木海买等“最美拉面人”,以收留走失青年、助力疫情防控等善举,凭借着“用一碗拉面拉近各民族之间感情”的公益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成为青海对外展形象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