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微”救助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之前镇上给我办了低保,最近又帮我申请了临时救助……要不是镇党委政府的及时帮扶,我真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坐在家中的床上,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扎三村村民王勇一边抚摸着刚取回来的药品,一边红着眼眶说道。

今年48岁的王勇是肢体三级残疾,早年因家庭变故离异后,独自承担起抚养儿子的重任。两年前,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不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每月的检查、用药费用更是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后续的康复治疗还需持续投入资金。

扎巴镇民政部门在一次“敲门行动”中得知王勇的困境后,工作人员当天便带着表格入户,详细记录他的医疗支出、家庭收入等情况,随后又帮忙整理病历、诊断证明等申报材料,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核实到上报化隆县民政局的全部流程。

最终,王勇成功获批41280元大额临时救助金,这笔钱不仅结清了此前拖欠的医疗费用,还为他后续的治疗攒下了“定心钱”。“现在不用愁看病的钱,儿子上学也有保障,心里踏实多了。”王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样的温暖故事,在扎巴镇并非个例。扎巴镇拉二村村民韩阿舍夫妇去年遭遇了丧子之痛,儿子因车祸离世后,不仅留下了一笔债务,还让原本依靠儿子务工支撑的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扎巴镇救助站工作人员在排查中了解到情况后,除了按照政策为他们申请了临时救助金,还主动对接村里的合作社,为韩阿舍夫妇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村道清洁和互助养老服务点的日常照料,每月能有1800元的稳定收入。

“干部们不光送钱送政策,还帮我们找工作干,让我们觉得日子有盼头,党和政府的关怀是真真切切的。”韩阿舍说,如今夫妻俩靠着岗位收入和低保补助,生活逐渐走向了正轨。

近年来,扎巴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兜底保障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为了让救助更精准、更及时,镇里建立了“镇+村+网格员”三级排查机制,网格员每月定期入户走访,重点关注残疾人、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一旦发现困难情况立即上报;同时,镇民政办还与医保、卫健、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数据比对及时发现因病因灾返贫致贫的群众,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如今,在扎巴镇的各个村落,一张由“微”救助织就的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从一笔笔解燃眉之急的救助金,到一个个助力增收的公益性岗位,再到一次次暖心的入户走访,这些细致入微的帮扶举措,如同撑开了一把坚实的“兜底保障伞”,为困难群众挡风遮雨,也让民生底线在一次次“精准滴灌”中,越兜越牢、越兜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