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扎巴镇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10月10日    

图为扎巴镇生态图景

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田野里麦浪翻滚,村庄道路整洁,院落错落有致,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近年来,扎巴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一幅“乡村美、产业兴、乡风和、集体强、村民乐”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扎巴镇铺展开来。

产业振兴是关键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在扎巴镇的田野间,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画卷正在铺展……

今年以来,扎巴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种植小麦466.67公顷、青稞266.67公顷、马铃薯1333.33公顷、豆类200公顷、油料733.33公顷,推广全膜覆盖栽培966.67公顷,实施小麦“一喷三防”200公顷……眼前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扎巴镇稳粮优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随着扎巴镇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时,扎巴镇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猪牛羊、散养鸡等规模养殖6家,推动油菜良种种植275.33公顷,发放配方肥、有机肥等物资助力绿色农业发展,并依托“农业+”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让农民有更多收益。

扎巴镇在产业振兴发展过程中,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样亮眼。全镇15个脱贫村集体经济累计收益1582.523万元,23个非贫困村累计收益748.1999万元,15个互助协会运行良好,累计借贷513.5万元,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扎巴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体现,也是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扎实实践。

人才振兴是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支撑。扎巴镇坚持深入实施文化振兴工程,通过一项项有力措施、一次次红利释放,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不断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为化隆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立足新时代乡村人才需求,扎巴镇全力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目前已储备大学生后备人才33名,7名学生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为2026年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是扎巴镇落实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村级组织后备人才的‘雁阵’培育工程。”扎巴镇党委书记李小英表示,扎巴镇将继续用心用力做好这项工作,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同时,扎巴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农业技能、电商运营等专题培训,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队伍;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对接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把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到田间地头;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吸引企业家、技术人才、返乡青年等以技术入股、资金合作、项目共建等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乡村发展汇聚起强大合力。

如今,许多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纷纷回乡,成为带动家乡发展的“领头雁”,形成了人才回流、智力回归的良好局面。

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扎巴镇深入实施文化振兴工程,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今年以来,全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场次,参与志愿者120人次,“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激发了群众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

扎巴镇注重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民间故事、传统技艺,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镇文化站联合化隆县文化馆开展非遗进校园、进乡村活动,邀请民间艺人现场传授刺绣、木雕等技艺,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开发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让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此外,扎巴镇各村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通过开展“美德积分”兑换等活动,引导村民在参与志愿服务、维护公共环境中获得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如今,走进扎巴镇的村庄,红白喜事简办新办成为共识,铺张浪费现象明显减少,文明节俭、崇德向善的新风尚正在悄然形成,让文明之花在乡村处处绽放。

生态振兴是根本

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根本。扎巴镇坚持调研开路、问计于民,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倾听群众的心声与期盼,精准把脉村情民意。

发展共识在凝聚,振兴路径更清晰:扎巴镇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未来更在生态。

基于此,扎巴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今年上半年,全镇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出动机械60余台次、人员2500余人次,整改环境卫生问题470余处。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垃圾处理系统,推广清洁能源,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同时,扎巴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10.157万元,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让良好生态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扎巴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有序推进,2024年57户全部完成安置,2025年40户购房安置正在稳步实施,让群众住进了安全房、放心房。

“以前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一到雨季就提心吊胆。现在搬进了新房,心里踏实多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扎巴镇香乙麻村搬迁户马良说道。

组织振兴是保障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近年来,扎巴镇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38个村级党组织换届“回头看”,调整优化村两委成员19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个,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构建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件,成功率达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治理体系方面,扎巴镇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完善“一肩挑”后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党组织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

李小英表示,将持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如今,回望这幅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不管是从人居环境焕新到产业生态造血,还是治理强基、文明铸魂,扎巴镇以以善治善的“绣花功夫”,成功勾勒出了一幅“山水韵,产业兴,人和美”的乡村振兴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