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午餐问题曾是不少家庭的牵挂。而随着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化隆县巴燕初级中学的学生们率先告别了“牛奶鸡蛋”的课间营养餐,吃上了荤素搭配的热食午餐。这一变化背后,是化隆县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的生动实践。
上午11时40分,化隆县巴燕初级中学的食堂里已经飘起了饭菜香。食堂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刚做好的饭菜分装,等待学生们错峰就餐。食堂后厨里,管理员王森林正盯着当天的菜品质量。他告诉记者,食堂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备餐,两个多小时的准备后,11时40分前就能完成所有菜品制作,12时就能让学生吃上热乎的午餐。
对于初三学生马梅莲来说,这样的午餐场景,是她初中生涯里的“新体验”——在此之前,她的午餐一直是牛奶、鸡蛋等便捷食品,只能在学校将就。“我们家离得比较远,中午不回家,能够在学校吃到热乎的饭菜,心里暖、胃里更暖。”马梅莲说。
和马梅莲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初二学生马燕燕。她告诉记者,热食午餐落地,不仅解决了就餐难题,还让家长少了一份牵挂,父母不用再专门为她赶做午饭,可以更安心。
一份热乎的午餐,解决了学生们的吃饭难题,也温暖了无数个家庭。对于许多需要务农或务工的家长来说,这无疑减轻了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目前,化隆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通过食堂改造提升、简易食堂搭建、改建等方式,改造食堂67所,化隆县3231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热食午餐。
化隆县的热食午餐覆盖,并非一蹴而就。为了让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热乎午饭,化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青海省《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的细则要求,将此列为重点工作周密部署。
记者了解到,目前化隆县部分学校的食堂仍为简易搭建,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为此,化隆县已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健全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模式,让食堂操作全流程实时可监控,同时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让“校园餐”管理更规范。
据介绍,化隆县已从2025年补充地方一般债券资金中,预算1897.45万元用于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建设项目,计划加快推进10所学校食堂新建、13所学校食堂改扩建,以及32所学校食堂设备采购。按照规划,力争到2026年9月,化隆县中小学实现营养改善计划标准化食堂全覆盖,让每一名学生不仅能吃上热食,还能吃得更营养、更安全、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