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海东化隆:党群同心筑牢防汛“安全堤”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年09月18日    

近日,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乡沙索麻村、东朋村突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面对险情,化隆县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应急响应机制、落地“叫应叫醒”机制,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了两村36户98人“应转尽转、不漏一人”,用速度与温度为受灾群众筑起安全屏障。

  党建引领,三级响应跑出救灾“加速度”

  灾害发生后,化隆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化隆县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交通、卫健、公安、消防等部门力量迅速集结投入应急救援,与雄先乡党委、村“两委”形成“县级统筹、乡级落实、村级冲锋”的三级应急体系。

  “赶快出发!争取每一分每一秒!”茫茫夜色中,雄先乡党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队伍,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冲锋”处置体系,党员干部划分责任片区,用“敲门通知+现场引导+帮抬物资”的方式逐户动员。沙索麻村18户53人、东朋村18户45人全部安全转移,其中沙索麻村17户50人集中安置、1户3人分散安置。

  “叫应叫醒”,干群同心筑牢预警“安全网”

  这场“零伤亡”的救援,始于一次群众与干部的“双向奔赴”。9月16日凌晨,东朋村村民公保措被房屋异响惊醒,发现门前地面开裂后,丈夫仁增多杰第一时间拨通村党支部书记电话预警“书记,我家门前地面开裂了,可能要滑坡,赶紧让大家转移!”村党支部书记在接到电话后迅速在村民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召集村“两委”、党员与应急队伍分组转移,优先保障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人员安全。这正是“叫应叫醒”机制的生动实践。

  雄先乡党委、政府依托“应急广播全覆盖+24小时汛期值班”的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掌握灾情、调配力量。“连日来,我们通过应急广播将气象预警信息传到家家户户,同时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早早就绷紧了安全弦”。雄先乡副书记张栋说。

  暖心保障,多方支援织密民生“幸福毯”

  “有房住、有床睡、有饭吃、有水喝”,这是受灾群众在安置点的真实写照。灾害发生以后,化隆县应急管理局紧急调拨45顶应急帐篷、40间活动板房及被褥、矿泉水等物资;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派驻沙索麻村第一书记李沛青协调米、面、油、煤炭,解决群众生活所需;雄先乡党委联合卫生院对安置点全面消杀,组建3支25人的值班队伍,贴心解决老人用药、儿童照料等问题。

  更有周边麻加村、其先村、其大吉村党员群众主动伸出援手,带着生活物资慰问受灾群众,并加入物资分发、环境清扫队伍;东朋村安置点里,化隆拉面品牌促进协会组织多民族志愿者送来热食,用“拉面温度”传递温暖。安置点上,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党员干部与群众一同搭帐篷、搬物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力量,正在这里不断汇聚、流淌。

  当清晨的曙光穿透云层,照在沙索麻村、东朋村的安置点,应急帐篷上的露水折射出微光。从深夜的紧急转移到清晨的有序安置,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的身影始终忙碌,群众手中温热的早餐、志愿者穿梭的脚步,让“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暖流在晨光中涌动。这场战滑坡、护民生的行动,不仅守住了群众的生命安全线,更筑牢了共克时艰的信心防线,彰显了化隆全县上下守护民生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