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31万人口中85%是少数民族,27个民族在此交融共生。这些年,我们守着绿水青山,也在蹚着发展新路,‘十五五’期间,要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让拉面香飘更远,让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近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段大祯接受本报专访,围绕“十五五”规划,畅谈化隆未来发展的思路与蓝图。
黄河流经化隆境内168公里,这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沉甸甸的生态责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始终记在心里、落在实处。‘十五五’期间,生态保护仍是头等大事,要让黄河水持续清澈,让绿色成为化隆县最鲜明的标识。”段大祯开门见山,话语中满是坚定。
过去几年,化隆县在生态保护上成效显著:黄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黄河沿岸绿意盎然,农村、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52.2%、92.9%。“‘十五五’期间,我们要把生态保护做得更细、更实。”段大祯介绍,化隆县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黄河沿线所有村庄生活污水工程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相关项目。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现有的垃圾中转站、3座小型高温热解垃圾处理站(日处理垃圾50吨)已初步解决难题,“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设施,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力争实现“全域无垃圾”目标。
此外,化隆县还将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同时探索“生态+”模式,让良好生态成为后续发展的“金钥匙”。“我们守着黄河,不能只做‘守护者’,还要做‘转化者’,让生态价值看得见、摸得着。”
“化隆县31万人口中,11万人常年在外做拉面,2万余家拉面馆年总产值约135亿元,拉面是化隆县的富民产业,更是我们‘十五五’期间要重点做强的支柱产业。”谈及拉面产业,段大祯如数家珍。过去,化隆拉面店多是“夫妻店”模式,分散经营、品牌杂乱。“十五五”期间,化隆县将围绕“拉面产业链延伸、品牌化升级、数字化赋能”做文章。一方面,加快拉面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已引进13家实体企业,覆盖油、面、汤、辣椒、调料等拉面上下游产品,未来将进一步补链延链,打造“一碗拉面背后的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推进品牌整合,在现有“青海拉面”区域公共品牌基础上,通过地图标注、门店升级等方式,提升品牌辨识度,同时引导个体面馆向连锁化、规范化转型。
更值得关注的是,化隆县正搭建拉面产业数据运营平台,计划申请全省首张拉面产业相关金融支付牌照。“平台建成后,能实现拉面店经营信息、资金、数据‘三回流’,不仅能为拉面人提供贷款优惠、选址分析等服务,还能把分散的拉面产业聚合成‘集团军’,预计未来可带动拉面产业年营收突破100亿元。”段大祯说。
除了拉面产业,生态农业与特色养殖也是化隆县“十五五”的发展重点。在农业领域,化隆县将扩大青海大学合作的“航椒四号”辣椒种植规模,目前该品种亩产效益显著,能让农户每亩收益有很大提高;同时推进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从现有5.86公顷扩展到13.33公顷,打造“高原食用菌”品牌。
目前化隆县有11家具备三文鱼养殖资质的企业,年产量350吨,占青海全省产量的2%。“十五五”期间,化隆县将统筹养殖资源,整合现有三文鱼品牌,同时引入龙羊峡养殖技术,采用“陆基+冷水网箱”混合养殖模式,缩短养殖周期,提升产量与品质,力争建成全省第二个三文鱼养殖基地,让“高原三文鱼”走向更多餐桌。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十五五’期间,我们要集中力量补齐教育、医疗短板,同时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让化隆县不仅发展快,更要人心齐。”段大祯坦言,化隆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曾是“老大难”问题。
教育方面,化隆县今年调整了68所学校,有效解决了“一校一师、多年级混教”的困境。“十五五”期间,化隆县计划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学校新建与扩建,目前已新建学校2所、扩建1所,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来+留得住”的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针对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将持续推进控辍保学,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家长观念,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
在医疗领域,化隆县将重点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引进先进设备,同时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与江苏省无锡市“对口支援”“定向培养”等方式,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比如我们在位于巴燕镇的化隆县中医院建设了60套公租房,还在解决供暖问题,就是要为医护人员创造好环境,让他们能安心留在化隆。”
作为2021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化隆县有27个民族聚居,民族团结是发展的“压舱石”。“十五五”期间,化隆县将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提升宗教教职人员素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阵地,同时通过“民族团结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民族团结不是单一民族的团结,而是27个民族的同心同向,这是化隆的特色,也是我们发展的优势。”
“化隆既有黄河蜿蜒过境的自然生态之美,也有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千年文脉,加上1800至1900米的宜居海拔,发展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段大祯语气坚定,信心满满。“‘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依托优质黄河生态资源,主动融入青海省‘海东-黄南’沿黄生态旅游环线,重点打造‘黄河风情游’精品线路。”他进一步介绍,将聚焦岗山、沙索麻、其大吉生态旅游景区、阿河滩地质文化村等核心旅游资源深化开发,同步推进“星空屋”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实现“游客引得进、住得下、玩得好”,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化隆县还计划发展康养产业,利用适宜的海拔与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高原康养基地,吸引周边地区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我们要让游客知道,青海不只有青海湖、茶卡盐湖,还有化隆这样的‘黄河秘境’,让化隆县成为甘青环线上的新亮点。”
考虑到化隆县是地质灾害重点县,“十五五”期间,防灾减灾也将纳入重点规划。段大祯介绍,化隆县将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群众防灾意识培训,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零伤亡、少损失”。“前段时间我们成功处置了3.7亿立方米的滑坡,及时转移安置469名群众,没有一人受伤,这给了我们信心,也让我们更清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十五五’期间,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灾害防治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段大祯表示:“化隆县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有信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下、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族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化隆县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黄河岸边的这座少数民族县城,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