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心愿林”里的双向约定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09月15日    

近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阿扎卜扎村的“心愿林”又增添了几分新绿。几名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子与今年成功实现就业的青年们,手持铁锹、水桶,在村内的一处小山坡上共同栽下象征希望的树苗。

“从第一棵树苗扎根,到现在‘心愿林’已有80余棵树,每棵树下都藏着一个孩子的奋斗故事。”阿扎卜扎村党支部书记马五十三指着林中挂着姓名牌的树苗向记者介绍道,这方由一代代年轻人亲手培育的林子,不仅见证着村庄的人才成长史,更镌刻着阿扎卜扎村重视教育、反哺家乡、守护生态的深厚情怀。

多年来,阿扎卜扎村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通过设立“助学基金”、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邀请优秀学子回村分享经验等方式,为孩子们铺就求学路。

据统计,近八年来,该村先后有49名学生考入本科及以上院校(其中博士1名,硕士3名),18人先后通过招考进入公职队伍。“村里总说‘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这话一直记在我心里。”今年考上乡镇公务员的李红,特意来“心愿林”种下1棵松树,希望自己像松树一样,深深扎根基层,慢慢长成能为家乡遮风挡雨的“大树”。

“心愿林”里的每棵树,都寄托着“成长与回报”的双向约定。学子们栽树时,会写下简短的“心愿卡”:“愿学有所成,回村教孩子们读书”“希望用专业知识帮村里发展特色产业”“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这些朴素的承诺,正逐渐照进现实。

村里的老人们总念叨,这些树苗就是“会走的根”——走出去的年轻人带着家乡的养分扎根成长,又把外面的新见识、硬本领当作新养分反哺故土,如今,这样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吴回村开展义务支教,不仅分享先进的学习方法,更勉励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几名青年才俊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毅然返乡扎根,依托“统种共富”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业,持续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栽下一棵树,不仅是种下成长的期盼,更是践行生态保护的承诺。阿扎卜扎村将“心愿林”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组织学子定期参与树木养护、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让“保护环境”的理念在青春力量中代代传递。如今,“心愿林”已成为村里的“生态地标”,既美化了村庄环境,也成为村民和孩子们接受生态教育的生动课堂。

从一棵树苗到一片树林,从个人成长到乡村发展,阿扎卜扎村的心愿林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教育兴则乡村兴”的真理。正如村口一块石碑上所刻:“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这里的每片新叶,都在诉说着小村庄与大梦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