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驻守山脊的“吹哨人”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09月05日    

八月的一个雨夜,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下什堂村地质灾害隐患点上方的山脊上,一顶简易帐篷悄然出现并在风中摇曳。帐篷里,驻村工作队员——来自化隆县巴燕加合工业园区的原工会主席张建云打着手电筒,紧盯着不远处的雄哇大山。

自入汛以来,这已成为张建云的日常工作——夜里每隔两小时观察一次山体情况,随时准备发出预警信号。

2025年7月,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工作启动。54岁的张建云做出了一个让同事和家人惊讶的决定,主动请缨前往下什堂村驻村。

作为化隆县巴燕加合工业园区工会主席,张建云原本拥有优渥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办公条件。但他毅然响应组织号召,奔赴乡村振兴一线。“我有基层工作经验,群众工作不是纸上谈兵,需要人到心到。”张建云在办公室里这样说道。

初到下什堂村,张建云没有讲究居住条件,直接住进了村里的党员活动室。一张简易床、一张旧书桌、几本工作日志,成了他在这个藏族村庄的“新家”。

安顿下来后,张建云和驻村第一书记立即开始了走访工作,与村民拉家常、问需求,迅速掌握了全村基本情况。短短半个月内,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对潜在风险点逐一记录。村里有几家低保户、几位孤寡老人、哪些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张主席,我的医保卡怎么办理?”“孩子在外地上学,需要什么证明?”面对村民的各种问题,张建云总是耐心解答,并主动提供代办服务。

他为此专门准备了一个代办事项记录本,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每周他都要往返乡镇多次,为村民代办各种手续,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汛期来临,下什堂村面临地质灾害威胁。张建云直接入住到观察地质灾害隐患点最佳位置的帐篷。带上手电筒、雨衣、雨鞋、记录本,开始了日夜不间断的监测工作。“雨情就是命令,雨声就是警报。”这是张建云常挂在嘴边的话。每逢降雨,他总是彻夜难眠,心里时刻惦记着村民的安危。

“有了张主席的守护,我们更安心了。”张建云连同他的帐篷,成了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安全卫士”。时至今日,下什堂村山脊上的那顶帐篷,依然每晚都亮起灯光,守护着村庄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