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山体滑坡 469人全部转移

探访化隆县谢家滩乡拉扎村安置点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09月05日    

谢家滩乡中心学校安置点

9月3日凌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拉扎村突然被一阵阵异响打破平静。远处山体仿佛被无形巨手撼动,细碎的砂石簌簌滚落,在黑暗中划出不安的轨迹,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正裹挟着浓重的压迫感,向沉睡的村庄逼近。

“不好,可能要滑坡!”拉扎村党支部书记更登从床上坐起。窗外砂石滚落的声响还在持续,屋内地板细微的震动让他瞬间警觉。

作为有着11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村干部,连日来村广播循环播报的防汛预警、微信群里不断推送的地质灾害提示,早已让更登绷紧了神经。他顾不上穿外套,踩着拖鞋、穿着短袖就冲出家门,一边朝着村民聚居区奔跑,一边在村微信群里紧急发消息:“起来起来!人员迅速撤离!快往安全地带撤离!”

此时的拉扎村,虽无实时降雨,但此前连续多日的强降雨早已让山体饱和,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几率增高。

“快!别拿东西!先往外跑!”更登挨家挨户用力敲门。凌晨的村庄里,被急促敲门声惊醒的村民,在更登的呼喊下,来不及收拾家当,便扶老携幼朝着安全地带奔去。

接到更登的紧急消息后,谢家滩乡党委副书记、乡政府乡长葛烨鑫立刻召集全乡干部,带着手电筒和扩音器,向着拉扎村赶去。与更登汇合后,两人来不及多言,迅速根据村庄地形分工:一组负责引导村里上坡住户向村口转移,另一组重点帮扶处于低洼地带的村民,尤其是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群体。

“把老人背起来!孩子抱好!”黑暗中,手电筒的光束在泥泞的小路上交织,村民们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村口的安全区域挪动。

凌晨4时许,谢家滩乡领导及化隆县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抵达现场指挥,救援力量不断汇聚。

“将所有村民全部集中到村口开阔地!”现场指挥人员高声部署。工作人员优先转运行动不便的老人,年轻村民主动帮着抱孩子、扶老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张转移,最终,全村469人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无一人滞留。其中,谢家滩乡中心学校教室内安置192人,就近宾馆和投亲靠友安置277人。

而更登,作为最后一个撤离的人,在确认所有村民安全后,又独自返回受灾区域查看情况。第一次进去时,他发现村口路面已下沉约50公分,原本平整的路面变得凹凸不平;短短一小时后再次折返,他发现,此时的路面下沉深度已扩大到3米左右,多户村民的围墙被整体推倒,部分房屋的屋顶开始倾斜。

随着村民全部撤离,安置点的建设紧锣密鼓推进。化隆县应急管理局防汛办主任田华旦带着物资车队赶来,400床褥子、300件棉大衣、300张折叠床被一一卸下。工作人员顶着寒意,连夜搭建了20顶应急帐篷和50套活动板房,可容纳260名群众居住。

“大家注意保暖,在这边领取被褥和棉大衣!”安置点内,更登格外忙碌。连续多个小时的奋战,让他眼里布满血丝——从搭建板房到搬物资时分发物品,再到钻进板房内关心老人的御寒情况、孩子的饮食需求,事事亲力亲为。

清晨6时,安置点内已有了动静。谢家滩乡卫生院院长张万青带着4辆车、20余名医护人员赶到,他们不仅带来了感冒、腹泻等常用应急药品,还迅速搭建起临时医疗点,开始为村民进行健康监测。

8时30分,一阵熟悉的拉面香味在安置点弥漫开来。

原来,得知村民受灾后,化隆拉面人马玉贵自发组织拉面团队带着面粉、牛肉、蔬菜等食材和灶台、铁锅等工具赶到安置点,支起灶台、点燃炉火。“我们化隆人就认这口热拉面,看到他们遭了灾,我也帮不上别的,就想让大家吃口热乎的,暖暖身子、定定心神。”马玉贵手上不停,额头上渗着汗珠,朴实的话语却让在场村民红了眼眶。

“房子塌了,但是我们人都在,没想到党和政府这么周到,安置点里吃的用的都有,真心感谢!”村民尖措大娘接过马玉贵递来的拉面激动地说。

9时,谢家滩乡政府组织在宾馆安置点的群众集中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看到国家这么强大,我们心里更有底气了,就算遇到山体滑坡这样的灾害,有党和政府在,有这么多人帮我们,再大的难关也能闯过去。”一位村民感慨道,话语里满是坚定。

当夜幕降临时,大型移动照明设备将谢家滩乡中心学校安置点照得亮如白昼。灯光下,孩子们在空地上嬉笑打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年轻村民则跟着救援人员学习应急避险知识。

光影交错间,让这个“临时家园”在寒夜里多了几分温馨。此起彼伏的交谈声、欢笑声,驱散了灾难带来的阴霾。

9月4日,当记者来到谢家滩乡中心学校安置点时,看到的是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20顶应急帐篷在校园内整齐排列,帐篷顶在阳光下格外醒目;50套活动板房已搭建完成,门窗安装到位,村民已搬入居住;保电车、救护车、消防车等保障车辆在安置点外整齐停放,随时待命;工作人员穿梭其间,有的为村民分发食物,有的帮着老人整理行李,不时传来亲切的交谈声。

而在拉扎村滑坡现场,挖掘机的轰鸣声持续不断。机械臂挥舞着将坍塌的土石挖起、转运,工作人员在周边设置了警戒线。

据谢家滩乡党委书记韩秀梅介绍,此次滑坡属于典型的降雨诱发型山体滑坡,连续强降雨导致山体土壤含水量饱和,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引发滑坡。“目前,事发地地质条件仍存在风险,相关部门已划定警戒范围,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山体动态,防止二次灾害发生。”韩秀梅说。

当日14时许,学校食堂内,谢家滩乡窑隆村村民自发组成的“厨师团队”正将美味的饭菜一勺勺盛满餐盒,氤氲热气中,熬饭的香气与油饼的醇香交织。这些最寻常的烟火气息,恰似穿透阴霾的暖阳,将守望相助的温度深植在村民心间。

从惊心动魄的生死转移,到有条不紊的灾后安置,每一束穿透黑暗的灯光,每一双伸向困境的援手,都在拉扎村的土地上,镌刻着“人民至上”的深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