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黄河岸畔的振兴梦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08月11日    

黄河流经海东市化隆县群科镇乙沙二村段,水清岸绿滋养沃野,四季果香点缀乡间。这条被称为“清水河”的母亲河,如今正见证着一个村庄的时代变迁——昔日贫困户全部脱贫,砖混新房、家用轿车成为乡村新景,小康生活的画卷在两岸徐徐铺展。

产业筑基拔穷根

晨光漫过村头的白杨树,乙沙二村在鸡鸣犬吠中苏醒。脱贫户马牙古拜刚把羊群赶进圈,见驻村工作队走来,快步迎上去,手里还端着一碟热气腾腾的包子说道:“多亏了好政策,现在日子像这包子一样,热乎乎、香喷喷!前阵子卖了10只羊,揣回2万多块,圈里还有20多只呢!”

这鲜活的场景,正是乙沙二村用产业“金钥匙”打开致富门的生动体现。

自2016年结对帮扶以来,青海国投有限公司锚定“精准”二字,累计投入近160万元帮扶资金,助力产业之花在黄河岸畔灼灼绽放。

2015年,韩乙卜拉的日子还攥在“土里刨食”的窘迫里,一家三口靠务农和打零工过活,年入仅8000元,是村里典型的建档立卡户。转机出现在2016年夏天,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发现他藏着一手做馍馍的好本事,曾在馍馍铺打工的经历,让他做出的锟锅馍馍外脆里软,带着麦香的回甘。

“何不把手艺变成营生?”工作队当即提供帮扶资金,帮他租下一间店面,量身定制了“馍馍创业计划”。开张那天,蒸腾的热气裹着面香飘出半条街,韩乙卜拉的锟锅馍馍凭着“老味道”迅速圈粉,“一天用掉6袋面,能卖1200多块!”他笑着抹了把汗,眼里闪着光。

更意外的惊喜来自驻村第一书记黄安民的一句话。一次闲聊时,韩乙卜拉提起外省亲戚带了他的馍馍,当地人吃了都叫好,黄安民立刻拍板:“把馍馍卖到网上去!外地的青海人肯定想念这口家乡味!”可小学文化的韩乙卜拉犯了难:“微信都玩不转,还能网上卖?”

驻村工作队手把手教他加好友、学收款,又跑遍镇上联系快递点。第一个包裹发往北京的那天,韩乙卜拉盯着快递单看了又看。很快,微信消息提示音成了他最期待的声音——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的订单接踵而至,月营业额轻松破万!

如今,他正盘算着添新设备、拓铺面,连开淘宝店的念头都冒了出来:“要让全国人都尝尝咱乙沙二村的锟锅馍馍!”

“羊经济”撑起致富路

“咩——”几声羊叫从乙沙二村韩乙四哈克家的院子里传出,这个90后小伙正给羊群添草料,黝黑的脸上沾着些许草屑。谁能想到,几年前他还和母亲靠打零工度日。

变化始于2016年那10只“扶贫羊”。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行“2010”养殖标准——为贫困户建20平米棚圈、送10只基础母羊,韩乙四哈克成了首批受益者。当年卖掉6只羊就赚了7000多元,让他动了“大干一场”的心思。工作队见状,帮他申请产业扶持资金,又协调村里互助协会借款,在自家院子搭起100多平米的彩钢羊圈。

“最多时养了90多只,一年纯挣6万多!”韩乙四哈克话音刚落,院外传来汽车喇叭声,是邻县的老板又来收羊了。

如今,像他这样的“羊司令”在乙沙二村里越来越多,全村牛羊存栏峰值达2000头(只),吸引了周边客商纷纷前来。这种“低投入、稳收益”的模式,让不便外出的老人能上手,让返乡的青年有奔头,村民们笑着说:“这哪是养羊,是养着‘移动的钱袋子’!”

2019年,乙沙二村66户246名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昔日的土坯房旁立起了新楼房,村口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产业兴旺的底气,让黄河岸畔这个村子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春风化雨促振兴

2021年7月,新一轮驻村工作队接过乙沙二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时,心里就装着两个沉甸甸的问号:如何守住脱贫成果?怎样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兴旺?

乙沙二村的账本上,藏着发展的潜力与难题。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拉面村”,大多数年轻人在外闯荡,留守老人在房前屋后种下的果树,结出的杏子甜、香蕉梨润、软儿梨和冬果梨更是带着黄河水滋养的独特风味。可多年来,“丰产不丰收”像块石头压在村民心头——果子熟了,销路却愁了,价格更是上不去。

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脚底板沾着泥土走遍了村里的果园。去年盛夏,得知20万斤软儿梨挂满枝头,收购价却跌到每斤0.4元,有的甚至要烂在地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队员们连夜拿起手机:查电商平台、加收购商微信、发果子实拍图、蹲在果园里和厂商视频谈价……几天连轴转,硬是为软梨找到了“出路”——以每斤0.7元的价格,一天内销出10万斤。

“大车一辆接一辆往村外拉,村里的路都热闹起来了!”村民韩成祥至今记得那场景,自家8000多斤软儿梨卖了5000多元,韩成祥手里攥着钞票,皱纹里都漾着笑。

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下,乙沙二村的软儿梨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沿雅梨源文化旅游公司结了“亲家”,18万斤软儿梨变成了甘甜的果汁,为农户增收15万元。2021年以来,9批次帮扶累计卖出杏子、香蕉梨、冬果梨4万余斤,12万元收益稳稳落进农户口袋。

黄河岸畔的乙沙二村,如今正书写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有奔头”的新篇章。从脱贫攻坚到产业振兴,这里的乡村振兴“接力赛”始终热度不减,一棒接着一棒跑,茬接着一茬干,在黄河水滋养的沃野上,一幅产业兴旺、村庄秀美、村民富裕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