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5年青海湖诗歌节·海东市黄河诗会——诗歌分享交流会暨名家诗集签赠活动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听水书屋温情启幕。著名诗人与当地文学爱好者、中小学生齐聚一堂,通过互动交流、诗集签赠等环节,让诗歌贴近大众、融入河湟谷地,在黄河岸边共赴一场与文字的邂逅。
活动现场,三位重磅诗人的到来为听水书屋注入浓厚的文学气息。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著名诗人雁西,中国诗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田禾,中国诗歌学会社会活动部主任、青年诗人马文秀的亮相,引发在场读者热烈掌声。文学爱好者与中小学生们手持诗集,眼中满是期待与崇敬,静静等候这场诗歌盛宴的开启。
“一句诗是火花,一首诗便是星河。”跟随主持人轻柔的话语,活动进入“朗诵最喜欢的一首诗”环节,现场瞬间沉浸在诗歌的韵律之中。韩真佑同学深情朗诵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激昂语调中饱含的家国赤诚赢得满堂喝彩;读者马晓红以温柔声线演绎雁西的《月亮的情书》,将诗意浪漫娓娓道来,令人沉醉;马雅雯同学朗诵田禾的《父亲的油灯》,朴实文字勾起众人对父辈的思念,让河湟谷地的乡土情怀在诗句中流转。
朗诵环节结束后,“黄河岸边留诗名”签赠活动接踵而至。雁西、田禾、马文秀三位诗人为读者在诗集上签下姓名与寄语。“谢谢田禾老师!这本题签的诗集,是我收到最珍贵的礼物。”一位捧着诗集的学生难掩激动。不少读者更是小心翼翼地将签名本捧在胸前,仿佛捧着一份沉甸甸的诗意——这不仅是诗人与读者的联结,更是诗歌与河湟大地的深情对话。
随后,“我与诗人聊诗歌”环节让现场气氛愈发热烈。读者们纷纷举手提问,从“创作时如何捕捉灵感”到“诗歌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问题既关乎创作技巧,更饱含对诗歌与河湟谷地关系的思考。
“当你站在黄河边,看着丹霞与浪花,灵感就像河水一样自然流淌,根本不需要刻意构思。”雁西结合此前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游船诗会经历,笑着说。
田禾则分享了扎根乡土的创作心得:“最动人的诗,往往藏在田埂的泥土里、灶台的烟火中,就像河湟谷地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来到黄河岸边合影留念。安澜的黄河水静静流淌,成为“诗与黄河”最壮阔的背景;听水书屋的墨香萦绕身旁,见证着这场诗歌与大众的温情相遇。集体合影时,大家举起手中的诗集,笑容与阳光一同绽放,将这一刻的诗意定格成永恒。
此次活动,让海东市民近距离感受诗歌魅力,更以“大河诗韵·河湟长歌”——2025年青海湖诗歌节·海东市黄河诗会为纽带,促成全国诗人与本地读者的深度心灵对话。它唤醒了海东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信,也让诗人将河湟风情、黄河神韵融入创作,让“海东故事”借由诗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种“诗歌+文旅”的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海东的文化场景,为听水书屋注入持久生命力,更让诗歌真正扎根河湟谷地,在黄河岸边绽放出灵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