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陈海平:远山呼唤下的乡村筑梦人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07月24日    

初抵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连绵不绝的群山与蜿蜒曲折的山路。

然而,在这巍峨群山的怀抱之中,却隐藏着令人心旷神怡的绝美风光。九曲黄河在此蜿蜒流淌,岗山风景区林涛阵阵,水岸丹霞地貌蔚为壮观,更有那隐匿于深山之中的百年藏庄,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倘若大山的呼唤是一种深沉而真挚的呐喊,那么那些勇毅前行于深山的行者,便是那挺立山脊的傲骨。在化隆县,就有这样一位被大山深情呼唤而来的挂职干部——中央音乐学院的陈海平。

自京城远赴化隆,陈海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留下了串串闪光的足迹。她以音乐人的豪迈与细腻,编织出一首动人的帮扶乐章,回荡在化隆的山水之间,滋润着这片绿色的田野,也温暖着乡村与孩子们的心田。

肩负使命的“巴戎干部”

音乐,是心灵的桥梁,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治愈心灵,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与幸福。

怀揣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带着铿锵玫瑰般的韵律与节奏,陈海平在化隆的山水间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宏伟乐章。这乐章流淌在泥土与田野之中,流淌在乡村与孩童的心坎上,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2年8月30日,受中央音乐学院党组织的重托,陈海平踏上了前往化隆的征程,开启了定点帮扶的崭新篇章。

作为海东市首位从省外挂职的县级女干部,同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第一位援青女干部,她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与责任。

彼时,年过五旬的陈海平,选择踏上海拔高达两三千米的高原,投身到艰苦的帮扶工作中。面对家人的担忧与不舍,她以坚定的信念与满腔的热情,跨越千山万水,走进了化隆的怀抱。

初来乍到,高原气候的不适应与疫情的严峻挑战接踵而至。然而,陈海平并未退缩,她以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她主动融入乡村、融入群众,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着一名援青干部的担当与奉献。

在挂职期间,陈海平工作雷厉风行、标准极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常常连轴转、天天跑,将中央音乐学院的好作风与先进理念带到了基层。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她也从未放弃过对化隆的热爱与执着。

心系教育的“铿锵玫瑰”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于化隆这样的偏远地区而言,教育更是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关键所在。陈海平深知这一点,因此她将教育事业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要有时间,陈海平便深入基层调研,统筹各方资源,以党建为抓手,结合化隆的实际情况,精心谋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帮扶项目。

在陈海平的努力下,中央音乐学院投资建设的群科新区中学教育培训中心、关沙幼儿园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化隆县的办学条件与教育资源匮乏问题。

此外,陈海平还积极引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助学项目,资助了化隆县的贫困女童;协调学校派出专业团队远赴化隆调琴,确保音乐教学质量。在她的精心策划与推动下,化隆县中小学生的艺术展演与声乐器乐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两年间,陈海平见证了化隆县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她招收的音乐班新生在艺考中屡创佳绩,90%的学生成功考入大学。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力量,让化隆的孩子们带着梦想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行走在乡村的“爱心妈妈”

除了完成既定的帮扶工作外,陈海平还心系化隆的贫困学生。她发起成立了爱心团队,每月资助贫困学生100元,得到了众多教师与朋友的大力支持。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她更是第一时间发起捐款、筹集物资,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

挂职期间,陈海平个人为化隆建设引资近5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条件、资助贫困学生等。即便挂职结束,她仍心系化隆,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为化隆县的学校捐赠物资。她的爱心与奉献,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

两年的挂职时光转瞬即逝,陈海平将自己的满腔热忱与青春岁月献给了这片热土。如今,当她回首这段历程时,已将自己深深融入了化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之中。

陈海平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海东市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挂职结束之际,海东市委组织部特意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她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褒奖。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化隆的干部群众是我的亲人。”离职前,陈海平在朋友圈留下了这段深情的话语。她深知,这段在化隆的日子将成为她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经历与财富。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带着这份经历与成长,继续前行、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