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二小学课间操时间,总能听见教学楼后传来断断续续却格外认真的吹奏声。那是孩子们在练习黑管——这些闪着银亮光泽的乐器,是中央音乐学院派驻化隆县二塘乡红牙合村第一书记赵煜带来的“魔法棒”,正悄悄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音乐世界的窗。
初到化隆县,赵煜便被第二小学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打动,但深入走访后,他也看到了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匮乏。尤其是在艺术教育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员,赵煜深知音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他决心要用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第一次把黑管搬进教室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怯生生地伸出手指,又触电般缩了回去。“这是黑管,能吹出像小鸟唱歌一样的声音。”赵煜拿起一支黑管轻轻吹响,清亮的音色让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孩子们瞪圆了眼睛,好奇地围拢过来,指尖小心翼翼地触碰着光滑的按键。
从此,每周四下午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虽然赵煜要从十几公里外的红牙合村赶来,但他从未缺席。第一堂课教握姿,他发现有的孩子因为紧张,手指把按键捏得发白,便笑着比喻:“就像握着一只刚出壳的小鸡,要轻要稳。”。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走进黑管的音乐世界,赵煜主动担任起黑管社团教师。每周四,他都会抽出时间,从红牙合村赶到第二小学授课。课堂上,赵煜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讲起,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识谱、如何吹响黑管。面对孩子们生疏的指法和不太标准的口型,他从不着急,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纠正。
变化在悄悄发生。曾经上课总低着头的小花,现在能站在讲台上吹奏《小星星》,虽然手指还会偶尔按错键,眼神却格外亮;调皮的男孩小龙,练吹管时专注得像变了个人,说长大后想“带着黑管去北京”。从最初吹出不成调的音符,到现在能吹奏简单的曲目,孩子们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赵煜的心血。
除了日常教学,赵煜还积极为孩子们创造展示的机会。他组织社团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让孩子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当旋律响起,台下的老师和家长们红了眼眶——谁能想到,半年前连音符都不认识的孩子,能吹出如此整齐的乐章。赵煜站在侧台,看着孩子们挺直的身板,突然觉得山路的颠簸、备课到深夜的疲惫,都化作了心里的暖流。
目前,学校黑管社团有10名成员,“这些孩子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至少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美好的声音,自己也能创造这样的美好。”赵煜说。
“赵老师的到来,为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们通过学习黑管,不仅提高了艺术素养,还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化隆县第二小学的校长吴自海对赵煜的举动赞不绝口。
夕阳西下时,赵煜收拾好乐器,孩子们追出来喊:“赵老师,下周教《茉莉花》好不好?”他笑着点头,转身走向停在操场边的车。车窗外,教学楼的轮廓渐渐模糊,但动人的旋律,仿佛还在山间回荡,像一串撒在希望田野上的音符,正慢慢生长成歌。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赵煜用音乐为化隆县第二小学的孩子们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温暖的乐章,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奏响,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