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气温渐渐回暖。在甘都镇水车村,宣讲组工作人员以“宣讲中央一号文件、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政策宣讲、物资捐赠、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当地村民送去了政策、技术和温暖。中央一号文件如同一股温暖而强劲的春风,吹进了甘都镇29个行政村的每一个角落。
“农资是春耕的‘粮草’,我们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减轻村民负担,让大家把地种好、把粮管好!”在化肥捐赠仪式上,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郭廷峰说道。工作组立足水车村实际需求,提前摸排了村民的种植结构及用肥缺口,并联合甘都镇供销社调配了11吨优质春耕专用复合肥。这些化肥如同“及时雨”,发放给了全村200余户种植户,覆盖了全村60%以上的耕地,预计为村民减少化肥开支4.62万元,为春耕生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宣讲组不仅送来了化肥,还走进了农户家中,与村民们拉起了家常。“阿爸,你们家几口人,儿女都在哪里,拉面馆还在营业吗?享受啥政策没?家里有啥困难?”
理论“面对面”,效果才能“心贴心”。自“一宣三促”活动开展以来,甘都镇各宣讲组深入农户家中,在做好政策宣讲解读的同时,聚焦民生“小切口” ,围绕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将“被动式”听讲向“互动式”交流转变。在甘都镇唐寺岗村,宣讲组人员结合实际,分析了拉面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鼓励村民通过拉面创业实现增收致富,村民们听后纷纷表示对拉面产业充满了信心。
走进甘都镇关巴村,宣讲队员和村民们拿着马扎围坐在村民家门口唠家常,宣讲员围绕近期重点工作内容,从耕地保护,撂荒地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等方面对村民进行详细解读。“以前对耕地保护政策了解不多,今天听了宣讲员的讲解,才知道耕地保护这么重要,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家的耕地。”现场一位村民说道。
在宣讲的同时,工作组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民族团结宣讲、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在甘都镇苏合加村,宣讲人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醒村民们要警惕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同时,还宣讲了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等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如今的甘都镇,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和希望。宣讲组的到来,不仅为村民们送来了政策和技术,更为他们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一号文件’精神,结合镇情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解决群众的‘心头事’,让文件的‘含金量’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甘都镇党委书记马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