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万物复苏,青藏高原东麓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阿什努乡多杰拉卡村,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迎来了又一年的耕作季节。
田野间,冰雪初融,驻村第一书记李晓冬正手持笔记本,详尽记录着40户村民的农资需求,村民纷纷投身于繁忙的春耕生产中。
这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耕画卷,不仅展现了村民对丰收的渴望,更是中央一号文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青藏高原的生动实践。
为确保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效落实,转化为春耕生产的实际行动,今年以来,多杰拉卡村驻村工作队携手村两委,共同组建了政策宣讲队。他们通过集中宣讲、入户解读、田间座谈等多种方式,围绕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惠农补贴等村民关切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要点。目前,已累计开展专题宣讲活动5场,惠及群众200余人次,发放政策手册120余份。
针对春耕物资需求,驻村工作队提前行动,深入农户家中摸排化肥、种子等农资的缺口情况,积极与青海省供销联社对接,成功争取到化肥等农资10吨,并按照“按需分配、重点倾斜”的原则,优先保障种植大户及困难农户的需求。
种植户夏若尖措感慨地说:“驻村工作队协调的春耕物资,不仅为我们节省了开支,更让我们对丰收充满了信心。”
记者了解到,驻村工作队还联合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学施肥指导,确保农资效用最大化,为春耕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春耕过程中的难点与堵点,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建立问题台账,逐一解决。针对劳动力不足、农机短缺等问题,他们创新性地组建了“农机助耕服务队”,整合农机专业合作社资源,提供机耕、机播、植保等“一条龙”服务。
近年来,工作队已累计助耕133.33公顷土地,春耕整地机械化率达90%以上,实现了“小田精耕、大田机作”的高效协同作业模式。同时,工作队还开辟了2亩“驻村责任田”示范点,带头下田劳作,以实际行动示范推广良种良法,带动群众互学互促,共同凝聚春耕合力。
夕阳西下,雪山被染上了一层金辉,多杰拉卡村的春耕故事仍在继续。村口边,几头牦牛低头轻嗅着解冻的泥土,新生的草芽与它们祖辈踏出的蹄印交相辉映。文化广场上,老人们传唱着新编的《犁牛调》,歌声悠扬。
这个春天,多杰拉卡村的村民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在高原大地上书写着对“粮食安全”最质朴的诠释,而每一粒种子落地的声音,都仿佛在诉说着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