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用二十多年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篇章,她就是村妇女代表会主任钟连喜。作为拥有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钟连喜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乡村发展之路,成为本康沟村女同胞的引路人。
家庭,是钟连喜坚实的后盾。多年来,她精心照料丈夫、耐心辅导孩子、细心关怀长辈,默默付出,毫无怨言。丈夫主动分担家务,孩子勤奋好学,长辈全力支持,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在钟连喜看来,只有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才能为大家的幸福生活助力。
在担任村妇代会主任的25年里,钟连喜总是冲在最前面。村里有位年轻媳妇因家庭琐事和丈夫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产生了离婚的念头。钟连喜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小两口家中,耐心地倾听双方的诉求,从夫妻相处之道、家庭责任等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连续几天的调解,终于让两人重归于好。像这样的家庭矛盾调解,钟连喜每年都要处理十几起,经她之手化解的矛盾不计其数,她也成了村里公认的“和事佬”。
钟连喜深知法律知识对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性,于是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了让村里的姐妹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自身价值,钟连喜还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带领117人次参加刺绣、缝纫、种植养殖等培训,帮助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在钟连喜的努力下,本康沟村的妇女们逐渐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价值。她还鼓励妇女参与“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谐。面对困难群众,钟连喜总是伸出援手。村民陈风琴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她带头捐款,并发动村民募捐,为陈风琴送去温暖与希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钟连喜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她积极组织村上50名妇女参加培训,并带领大家到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考察学习。之后,她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共同努力,将村党员活动室改造成服装加工车间,与哈尼福公司合作,开启“公司+农民工+小车间”的生产模式。她主动担任车间主任,动员参加过缝纫培训的妇女带动其他留守妇女参与生产,解决了村里妇女的就业问题,让大家在家门口既能挣钱,还能兼顾农忙和家庭。
如今,村上有20名村民稳定地和钟连喜一起与哈尼福公司合作,每月收入可达三千多元。她们制作的民族服饰凭借精湛工艺,通过寄件销售,发往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地,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
村民韩新庄的丈夫双腿残疾,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的重担落在她一人肩上。在钟连喜的带动下,韩新庄进入服装加工车间工作。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早起贪黑,对于这份家门口的工作,韩新庄满心的满意与欢喜。在这里工作,不仅解决了家庭经济的燃眉之急,更让她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
本康沟村有汉族、回族两个民族,钟连喜注重发动两个民族的姐妹共同参与工作和活动,使民族关系更加和谐。钟连喜组织的各项活动,大家都积极响应,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她的带领下,本康沟村的妇女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从和谐家庭的守护者,到妇女群众的贴心人,再到乡村振兴的推动者,钟连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党建引领下,带领本康沟村的妇女姐妹们听党话、跟党走,在共建和谐、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她们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