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东风村北部,有一片被岁月尘封的荒滩。
曾经,千百年的风雨肆意侵蚀,让这里变得沟壑纵横、干旱贫瘠,成为无人问津的荒芜之地。如今,这片荒滩如破茧之蝶,实现了华丽转身,书写出一段传奇的发展故事。而这场蜕变的背后,凝聚着化隆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忠福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努力。
2021年,马忠福站在这片满目疮痍的荒滩上,心中百感交集。从小生活在这里马忠福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也深知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意义,那是农民的“命根子”。
尽管眼前的荒滩一片凄凉,但马忠福敏锐地察觉到,在其温和的气候与四季分明的条件下,这片土地蕴含着无限潜力。“绝不能让这片土地继续沉睡下去!”马忠福在心底暗暗发誓,他要让这片荒滩重焕生机,成为造福家乡父老的希望之地。
有了坚定的想法后,马忠福便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满怀热忱地分享自己承包荒滩、开发建设的宏伟计划。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迎接他的不是支持与鼓励,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
“这片荒滩祖祖辈辈都没人能开发出来,你一个人能行?别白费力气了!”村民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这片荒滩历经几代人的无奈,早已成为横亘在乡村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阻碍。但马忠福并未被这些质疑声击退,他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向村民描绘未来的美好图景:“等这片土地上种满了庄稼,咱们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收入稳定,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真诚,逐渐打动了村民们的心,他们开始理解并支持马忠福的想法。
2022年,带着乡亲们的信任与期待,马忠福毅然踏上了改造荒滩的艰辛征程。
首当其冲的难题,便是土地平整。荒滩地形复杂,沟壑纵横交错,施工难度超乎想象。马忠福四处奔波,多方联系,终于从附近县城的工程机械租赁公司租来了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然而,施工过程远比预想的艰难,松软的沙地常常让机械深陷其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马忠福和参与施工的人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齐心协力,想尽办法克服困难。
除了土地平整,荒滩上堆积多年的砂石、枯枝和垃圾也亟待清理。马忠福迅速组织当地村民成立了清理队伍,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烈日炎炎中,每个人都汗流浃背,衣服被汗水湿透,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
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当冬季的寒风呼啸而至时,一片面积达13.33公顷的新垦土地展现在众人眼前。这片土地虽然还略显荒芜,但承载着大家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播种,孕育着新的希望。
2023年,化隆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这标志着马忠福的梦想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合作社业务广泛,涵盖了家禽饲养、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初步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马忠福和社员们精心挑选了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如花椒、杏树、核桃苗等,满怀期待地播下了象征希望的“第一粒种子”。
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水利建设成为横亘在马忠福面前的首要难题。荒滩四周沟沟坎坎,水源稀缺,土地灌溉成为奢望。与此同时,资金匮乏、机器设备不足等问题也接踵而至,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马忠福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四处奔走,多方借贷,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幸运的是,化隆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到合作社的困境后,迅速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了马忠福大力支持。在县政府的积极协调下,马忠福成功从银行获批了100万元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同时,民和县水利部门也积极行动,派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帮助合作社精心规划建设灌溉设施,彻底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土地灌溉难题。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这片曾经的荒滩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33公顷的土地实现了“三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条长达1500米的水渠如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土地上,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流淌,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去年秋季我们种下的3万株花椒、杏树、核桃苗等,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正茁壮成长,等到今年秋季,它们就能为这片荒滩增添一片浓郁的绿意。”马忠福满脸喜悦地向记者介绍道。他们还在土地里撒下了各类农作物的种子,期待着这些种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快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吸引更多人关注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
除了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合作社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就业机会。在合作社务工的马由四夫感慨万千:“以前这片荒滩啥都没有,我们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顾不上,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干活,还能有稳定的收入,一家人能团聚,心里别提多踏实了!”据了解,合作社已吸纳当地数十名农民就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展望未来,马忠福和合作社的成员们满怀信心,斗志昂扬。“我们的目标是让这片荒滩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让东风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马忠福目光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