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向往的生活?蓝天、白云、水清,还是清新的空气?这道题,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于2024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春水初生,一抹抹新绿,在化隆大地悄然绽放。去年,化隆县一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发展变革蓬勃展开。一年来,化隆县聚焦生态补短板,持续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现在化隆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天更蓝了,我们都愿意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尤其在黄河岸边看看天鹅,心情会很舒畅。”正在广场遛弯的居民韩伟民不禁感叹。
时间回溯至过去一年,化隆县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工业企业作为污染防治的重点对象,欣昌碳化硅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完成了节能减排和用能设备的升级改造,有效减少了工业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与此同时,扎巴、群科新区的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日处理量超过40吨,为改善空气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化隆县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3%,这一数字背后,是化隆县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持续努力和不懈追求。清新空气已成为化隆县居民日常生活的常态,人民群众有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春风轻拂,波光粼粼。伴着冉冉升起的红日,水面上舞动的一只只大天鹅如水中仙子,身姿优雅,羽毛洁白,有的挺起脖颈悠闲游弋,还有的扑扇着翅膀荡起层层涟漪,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在位于群科镇安达其哈村的“天鹅湖”,前来越冬的大天鹅与河光山色融为一体,成为初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道风景线来自化隆县水域综合治理的成果。
水域综合治理是化隆县生态保护的另一大亮点。去年,化隆县持续开展河湖遥感图斑核查和“清四乱”工作,各级河湖长积极履职尽责,全年巡河次数高达4363次,成功解决了28个影响水域生态环境的问题。巴燕、群科新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了20.4%和92.9%,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化隆县对黄河流域56个入河口的细致排查、监测、溯源及整治工作,确保了黄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同时,“千吨万人”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治理的深入开展,水质达标率为100%,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绿色映初心,山水见精神。如今的化隆正生动地演绎着“绿能生金”的故事,良好的生态资源有了别样的价值。
在土地污染防控方面,化隆县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化隆县严厉打击固体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成功办理了2起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实现了重金属排放量的零增长,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国土绿化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完成人工造林433.33公顷、草原改良1333.33公顷、义务植树130万株,为美化家园、改善生态注入了绿色动力。
农药减量增效和残膜回收行动深入实施,农药使用量减少了20.2%,1902吨残膜得到了全部回收利用,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化隆县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整改,力求实效。前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已全部办结,第三轮环保督察交办的23件信访问题也已全部整改销号。对于反馈的典型案例问题和各项具体问题,化隆县均按时序进行了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过程中,化隆县不仅解决了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为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天蓝、水清、山秀、土沃,绿色是化隆最浓烈的色彩。如今,从峰峦叠翠的卡力岗,到清波涟漪的黄河;从推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光旖旎的美丽乡村……2740平方公里的化隆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