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城南社区,每当晨光初破晓或暮色渐深沉,总能看到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她步伐坚定,穿梭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为社区群众构筑起了一片既温馨又坚实的避风港。她就是备受社区居民尊敬与爱戴的海东市人大代表、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马静玲。
城南社区是个地理位置独特、人口密集、单位众多的区域,这片区域共驻共建单位有8个,居民划分为3个网格1678户4889名群众。从邻里纠纷调解到环境卫生整治,从困难家庭帮扶到文化活动组织,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耐心、细心与爱心,而马静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社区守护者”。
48岁的马静玲自2021年起便挑起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的重担,成了社区群众的“领头雁”。她深知,这份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社区居民的信任与期待。次年,她还光荣地当选为海东市人大代表,这不仅是她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飞跃,更是她肩负起更加重大使命的开始。
“这些年,韩书记带着我们把社区打造得更好了,绿化美化让小区环境更加漂亮,住起来更舒心了。她处处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真的是难得的好书记。”幸福家园家属院居民李生成向记者夸赞起马静玲。
作为市人大代表,马静玲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她不仅要关注社区的日常事务,更要聚焦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多渠道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基层的声音真实、准确地传递上去。
今年以来,她更是积极深入社区一线,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求。她发现,随着社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与资源,为社区增设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儿童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公共设施,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提及马静玲的履职尽责,不得不提的是她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推动在巴燕镇设立驾驶员考试中心。去年,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驾照理论考试往返不便的问题,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民生痛点。她深知,对于许多学员来说,长途跋涉去参加考试不仅耗时耗力,还增加了经济负担。
于是,她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意见,最终提交了关于在巴燕镇设立驾驶员考试中心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经过多方努力,目前该建议已经得到了圆满解决。
“再也不用为了考科一、科四往平安区的考试中心跑,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考理论知识,对于我们学员来说,是非常便民的一件事。”居民韩世明说。驾驶员考试中心的设立,不仅为当地学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降低了考试成本,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巴燕镇城南社区在马静玲的带领下,以创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品牌活动为契机,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实践。他们组建了党员、“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职工、老党员)、巾帼三支志愿者队伍,推行了“便民服务卡、志愿队联系卡、党员星级积分卡”的“三卡”服务模式,着力打造了一个“居民居住放心、环境优美舒心、文化服务方便称心”的“三心”社区。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水平,还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与归属感,让社区成了一个和谐、温馨、充满活力的大家庭。其中,巾帼志愿队更是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们根据志愿者的意愿和特长,将服务内容细分为三大类型:舞蹈队、技能服务队和专业知识服务队。舞蹈队由生活条件较好、闲暇时间较多的妇女和老人组成,她们在闲暇之余和节日期间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技能服务队则由机关事业单位的妇女组成,她们利用自己的技能专长,定期为社区居民和失业、困难家庭提供志愿服务,如理发、缝纫、烹饪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专业知识服务队则汇聚了文化程度较高、专业性强的社区女性,她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心理辅导等,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履职期间,马静玲积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不仅将老百姓的声音带到两会,也将两会见闻分享给大家。马静玲表示,她将永怀为民履职初心,牢记人大代表使命,一如既往把“根”深深扎在群众中,当好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和“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