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深情怀抱中,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乡尕什加村,宛如一颗静待春风拂面的璀璨明珠。2023年6月,一支满怀激情与崇高使命的驻村工作队,踏上了这片沃土,开启了与尕什加村携手共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的新征程。
从环境整治到民生改善,从政策宣讲到村容村貌提升,再到促进村民增收……短短两年的时间,驻村工作队的每一分耕耘,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刚到村里时,我们发现村容村貌亟待提升。道路坑洼、垃圾散落、房屋破损等问题亟须整治。”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监狱派驻化隆县尕什加村的第一书记包俊忠说。
于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深入商讨,广泛动员村民,共同开展了一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在村集体经济的鼎力支持下,村民踊跃参与,齐心协力清理垃圾、平整道路、修缮房屋。经过不懈努力,尕什加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对村内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修建了30米的污水处理管道,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包俊忠介绍道,他们还修缮了村委会的破旧房屋,硬化了部分村内道路,使村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在深入走访中,驻村工作队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每一份温情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面对村里的孤寡老人、监测户和脱贫户,他们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传递着乡村振兴的精神火种。
今年72岁的朱建梅是尕什加村的脱贫户,家中仅有夫妻二人,女儿常年在外务工,老人生活无人照料。驻村工作队经常上门探访,给予悉心关照。2023年8月,朱建梅因心脏病突发需手术治疗,医疗费用高达6.48万元。驻村工作队闻讯后,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商议,将朱建梅家庭纳入农村低保,并申请成为监测户予以帮扶,同时为其女儿安排了村级保洁员的工作。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措施精准到位,低保申请及时有效,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高达90%以上,极大地减轻了朱建梅家庭的经济负担。
2024年6月,因连续降雨,朱建梅家的3间房屋墙体垮塌。驻村工作队迅速向帮扶单位汇报,并在其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9950元,组织村民将朱建梅家的粮食、家具等转移至安全地带,拆除危房并清理建筑垃圾,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针对脱贫户与监测户,驻村工作队实施精准帮扶策略,将乡村振兴的阳光洒向每一户家庭。通过定制化的技术培训和因地制宜的产业扶持,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注重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勤劳的双手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致富的宏伟蓝图。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立即行动,分头排查全村受灾情况。经排查发现,脱贫户朋毛吉家的房屋后墙地基下陷存在安全隐患。驻村工作队迅速向乡党委和帮扶单位汇报,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房屋进行了全面加固维修,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正引领着化隆县迈向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驻村工作队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构建起“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链条,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在这一模式下,村民以土地为基、劳力为翼,携手合作社共谋发展,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提升农民技能素质,定期举办种养技术培训,让知识的种子在田野间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