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深刻领会文物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部署要求,明确普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严格遵循普查规程,超目标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4年工作任务。
为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进一步加强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化隆县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及时成立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制订了《化隆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目标,确保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并于2024年6月21日正式启动化隆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普查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周期长、任务重、要求高。高质量完成“四普”工作任务,既需专业人才队伍支持,也需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化隆县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普查培训,组织6名业务骨干参加海东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培训,有效提升了文物普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邀请省级文物专家就普查工作中文化层识别、遗迹年代判断、遗址边界判定、测量绘图等进行实地培训,累计培训50余人次,使普查员熟练掌握普查软件的应用,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有力保证了普查数据质量。
为有效营造良好的文物普查社会氛围,化隆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世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进行宣传,使全社会了解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进一步强化宣传文物保护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增强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化隆县对境内地上、地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将323处“三普”基础数据全部置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采集系统,其中,包括4处国保数据、16处省保数据、35处县保数据、268处未定级资源调查数据,为实地调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夏琼寺、格尔麻遗址、下曲加、文卜具墓群等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实地调查,就三普文物信息复核要素,新发现文物线索调查方向、基础信息的采集、保护级别、文物标本采集情况等问题与专家进行探讨研究。截至2024年12月,化隆县已完成普查312处,其中,古建筑14处,古遗址234处,古墓葬4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处,完成率达96.6%,超目标完成2024年普查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