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唐沙一村的幸福食堂里渐渐热闹起来。循着四溢的饭香,老人们陆续走进崭新明亮的幸福食堂,有序落座,聊着家长里短,等待着开餐,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开饭喽!”随着掌勺大厨一声吆喝,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饭菜被端上桌,老人们拿着餐盒有序排队取餐,随后大家三五聚一桌组成”饭搭子“边吃边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岁数大了,腿脚不利索了,自己做饭很费劲儿,经常做一顿吃三顿、有时候索性开水泡馍。自从有了这个食堂,每天都能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真是非常好。”提起村里新开办的幸福食堂,在食堂用餐的老人们连声称赞。
干净温馨的环境、营养丰富的饭菜, 围坐在一起就餐的老人和孩子,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吃饭,此起彼伏的笑声飘出了食堂。
牙什尕镇是化隆县的拉面大镇之一,约有近8千余人在外经营拉面馆或务工,“做饭愁、吃饭难”是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烦心事,更是外出子女的操心事。
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牙什尕镇纪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的职责定位,聚焦留守人员吃饭小切口,以监督推动解决留守人员吃饭问题。镇党委、政府聚焦“一老一少”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村内爱心人士捐款一点、帮扶单位援助一点、村集体经济补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原则,在化隆县率先起步积极发展老年儿童助餐服务,投入50多万元修建了“塘苑幸福食堂”,为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供应三餐,并注重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满足家庭用餐需求,解决了留守老年人和儿童“吃饭难”的问题。
为推动村民食堂建成,集中整治以来,牙什尕镇纪委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多次与党委、政府沟通,深入农户和村两委班子,对资金的来源、使用,食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就餐收费、食品安全等关系就餐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和明察暗访。
食堂虽小,却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塘苑幸福食堂的设立,对村民来说意义重大。一直以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衣食住行都是大家牵挂的事情。牙什尕镇纪委将持续把开展集中整治同办好民生实事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靶向监督、靠前监督,推动各部门联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