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隆县雄先乡严格按照发展党员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全乡党员队伍的数量、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结构分布明显改善,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严把“入口关”,压实发展党员责任。建立健全乡党委、村党组织两级共抓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细化村级党组织书记发展党员工作职责,纳入支部书记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月组织各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例会专题分析发展党员问题。坚持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培养、预审、公示、票决、备案、审批等制度,切实做到“该走的程序一步不落,该守的规矩一条不破”,压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保证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同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范化建立农村党员档案室,明确专人专职负责收集、鉴别、整理和建立党员档案,依法依规办理党员档案查借阅和转接手续,及时登记党员变动情况,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亮起“预警灯”,破解发展党员难题。为进一步做好全乡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着力破解个别村党组织发展党员难的问题,乡党委紧紧围绕做好发展党员的指导、督促、提醒、追责、问责等工作,结合县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发展“四色图”预警机制,对全乡24个村党组织发展党员情况逐村分析原因,及时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四色预警”台账,将对应的村级党组织进行标色(即:红色: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满一年,还未召开支委会研究确定发展对象;黄色: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期即将满一年,提醒各支部掌握发展对象会议时间;绿色:已开发展对象会议,预审通过,完成建档;蓝色:已完成年度发展党员指标任务),督促各村党组织按时间节点完成发展党员工作任务,并将党员发展进度在每月党建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的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近三年来,共发展农村党员49名,24个村每村至少发展了2名党员,全面消除了连续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党员“破双”达到100%,农村党员发展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
锻造“主力军”,增强党员队伍活力。为破解全乡党员队伍老龄化、低学历化的现状,近年来,雄先乡将发展年轻、高学历、高素质的返乡或意向返乡高校毕业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各类人才项目及政府临聘人员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聚集党员队伍年龄关、文化关、素质关,对各村党员进行逐一排查,分析党员队伍结构,对党员队伍老龄化、低学历化村,科学制定发展党员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对症下药,分类推进,优先从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外出务工人员、妇女等群体中选择年轻、高学历的优秀人员培育发展党员。近三年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26名,高中及以上学历14名,女性6名,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为2026年村级换届选举候选人注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