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牛羊产业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10月14日    

10月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收割完麦草的田地里,黄土地裸露在外,放眼望去,无数个小白点缓慢移动。走近一看,原来是羊群低头觅食着散落在庄稼地里的麦草穗。

坐落于化隆县东部的初麻乡地势高耸,平均海拔2900米,草场资源丰富,草原总面积12548.5公顷。全乡牛存栏6508头,2024年出栏1222头;羊存栏35896只,2024年出栏4671只;猪存栏189头,2024年出栏251头。

这里牛、羊养殖均以天然草场生态散养为主,食用天然牧草、草药,牛、羊得以育肥增膘,又被称为是“草膘”,吃着草场里的草长大的牛、羊肉质肥美细嫩,汤鲜而肉不膻,深受青海人的喜爱。

今年,初麻乡上恰藏村和下恰藏村的村集体经济藏羊养殖项目落地实施,各投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38万元,共计76万元。各采购380只羊,共计760只,用于村级养殖产业发展。这是初麻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本土农牧业资源禀赋的优势,不断优化种养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效应,实现农牧业特色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初麻乡安具乎村69岁的监测户华旦作为2023年庭院经济项目的受益者,看着羊圈里不断壮大的养殖数量,幸福指数一天比一天攀升,笑容一天比一天更灿烂。在去年的庭院经济项目中,华旦买了41只细毛羊,总价5万元。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华旦又自行购买了20多只羊,加上去年的细毛羊繁育的十几只。目前,在华旦的羊圈里有80多只羊待栏而出。

“最近庄稼收完了,草长得也好,把羊赶到山里,育肥效果要比家里饲料喂养好,这些羊不仅给我们家带来了收入,也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华旦便会赶着他浩大的羊群往山上走,虽然每天早出晚归,但他却乐此不疲。

近年来,初麻乡党委、政府为破解山大沟深、环境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问题带来的乡村产业结构单一、村经济发展缓慢等瓶颈,同村两委积极协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引导村民积极推广特色产业发展及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扶持壮大养殖业发展,以推进“种养殖”产业发展为路径,大力培育扶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不断激发监测户和脱贫户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施第一批到户产业并验收通过74户378人,共计资金197.14万。其中,衔接资金154.812万元,农户自筹42.328万元。申报第二批到户产业31户,154人,共计资金90.605万元。其中,衔接资金66.5791万元,农户自筹24.0259万元。

广袤农村,大有可为。从传统放牧走向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初麻乡养殖产业的发展蕴藏无限可能,也将释放更大价值。

“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是家庭经济的‘小算盘’,也是全面推进乡振兴乡村的‘大事业’。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山乡群众,结合本土资源优势,加入到特色种植、养殖中来,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群众实现创收增收的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初麻乡人民政府乡长优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