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统种共富”让村民当上甩手掌柜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05月23日    

连日来,站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石乃海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片平整的农田鳞次栉比,大型机械穿梭其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眼帘。

记者了解到,今年,乙达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石乃海村首次开耕,这代表着“统种共富”农业发展模式在德恒隆乡落地开花,为德恒隆乡的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打造提供了平台。

石乃海村原位于卡力岗山区南部,2017年实施了整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同时,该村也是一个拉面村,全村80%的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一直以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了石乃海村群众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石乃海村党支部书记马大五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利用政府奖励和国家高标准农田改造资金,配备了先进的农机具,在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产量,解决了小农经济难以对接大市场等问题。“统种共富”模式的开展,可以让更多青壮年安心在外发展。

“以前,石乃海村各家的田地面积小而分散,道路窄,水渠排水不畅,遇到大雨就内涝,每逢旱季取水又困难,农民耕作起来积极性不高。现在,‘小田’变成了‘大田’,机械化耕作更加方便合理,省时又省力。”马大五说。

说起“统种共富”模式,生于斯、长于斯的石乃海村村民马乙子日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外出务工,家里的田地种起来也越来越吃力,现在我们的农田入股合作社以后,地有人管理、有人种植,再也不用担心土地被荒废。”马乙子日说道。

“统种共富”就是将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同时,这种模式还注重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德恒隆乡作为一个搬迁大乡,‘统种共富’模式的推行,破解了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留守老人‘种不动地’的难题。”德恒隆乡党委书记马海军说。

近年来,德恒隆乡通过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不断盘活资源,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使荒地变成了良田。

为了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实施村集体“强村”工程,引导农民转变原始种植方式,通过土地入股实现规模化土地经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人人都能享受到收益红利。德恒隆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在充分了解农民意愿、详细调研土地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村民参与”的新型土地种植模式。

马海军表示,德恒隆乡将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着力在调整结构、引入良种、引用先进技术上下功夫,让农田变成“稳产田”“高产田”“增收田”,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