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草地课堂”让党纪学习教育接地气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05月13日    

雄先乡草地学习现场

“阿倚(藏语:奶奶),我们又来给您送书啦。”继去年主题教育“送学上门”时隔半年,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藏族乡东朋村党支部再次走进83岁老党员周果吉家中,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交到她手上。驻村第一书记徐尚斌耐心地给周果吉逐字逐句阅读《条例》第一章,并交流心得。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学习《条例》能让我们了解党的纪律,管好自己,不做违纪违规的事情。”老党员周果吉说道。

连日来,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确保每名党员在学习上“不缺课”、理论上“不漏学”、精神上“不掉队”,雄先乡各支部多措并举,为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同时开展“草地课堂”,将“党声”传到每个党员心中。

除了“送学上门”,“草地课堂”也成了各党支部的“送学法宝”。

随着虫草采挖季的到来,考虑到有些党员无法按时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的党纪学习,卡阳村党支部可谓是“费尽心机”:晨光熹微时就已等候在党员必经之路上,待人员三三两两到达,卡阳村党支部书记多杰才仁将一本本《条例》分发到每名党员手上,席地而坐给党员读《条例》,讲解具体内容。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其大吉村的草场上,驻村工作队与党员群众围成了一圈。“第六章里讲了,公开发表歪曲言论、妄议大政方针、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视情节给予处分。我们要约束好自己和家人,不了解情况不乱开口,也不要听别人乱说,不懂的要及时问我们,决不能因无知犯错。”工作队员央金正在给党员群众讲解《条例》内容。

在下米乃海村的房前空地上,一群妇女手捧《条例》,旁边是刚放下的铁锹。村党支部书记朋措充分发挥女性优势,与党员群众聊“心里话”。“俗话说女性能顶半边天,学习《条例》就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里人。”

在巴麻堂村久峡社的凉亭里、在电岗村的广场台阶上、在沙索麻村老党员多杰才旦的家中……“送学上门”“草地课堂”“谈心谈话”等党纪学习教育不断在雄先乡24个村党支部中开展。

一本书、一群人、一句话、一条心,花样百出的党纪学习教育形式拉近了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关系,也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幸福感。下一步,雄先乡将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推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高质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