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为爱“减负” 为幸福加分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3年10月27日    

近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马场村村民吴乙不拉的女儿出嫁,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喜庆的婚礼,参加婚宴的宾客对这桩低彩礼婚嫁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女儿出嫁当天,吴乙不拉兴高采烈地拿着喜糖分发给街坊邻居以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他逢人便说:“我女儿出嫁,按照移风易俗标准,彩礼要了9万元,而且简单地和自家人在家中吃个便饭,吃吃喜糖,沾沾喜气就行了,比起高彩礼及大搞宴席,我更看重女儿婚后的幸福。” 此话一出,立刻引来众人的赞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过去在化隆县部分农村地区,谁家娶媳妇,都要拍婚纱照、雇轿车、婚礼摄像、吃喜宴等,还要召集村内外亲朋好友,“谁家来的客人多,谁最有面子”,动辄几十万的彩礼,使得老百姓谈“婚”色变、苦不堪言。

婚礼,本应是喜庆的,不该成为讲排场、比富有的“奢宴”,更不该演变为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的“面子工程”,婚礼大操大办不仅丢失了婚礼原有的传统文化意义,也加重了村民们的经济负担。

如何避免重彩礼成为压垮家庭幸福的包袱,家庭如何避免因彩礼背上巨额外债,乡村如何破解“因婚致贫”难题,愈发受到关注,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探索破题之法。

如今,在化隆县,自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以来,这些难题也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

早在2018年12月,化隆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化隆县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积极引导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促指导各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结合各村实际修订完善了《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

目前,化隆县362个村、13个社区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并将婚丧嫁娶等有关规定纳入了村规民约。

走进甘都镇东五村,一面面文化彩绘墙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以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为内容的新颖独特、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宣传画,折射出农村的新面貌。

据甘都镇党委副书记吕冰介绍,甘都镇在全县率先尝试了推进婚事“四步走”,严格执行婚前村级审核、派出所查验户口、民政办理结婚证、乡镇报备、现场监督和事后备案制度,在全镇29个村、2个社区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在村里设立红白理事会,将婚事新办和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切实减轻了农村群众负担。明确婚嫁彩礼最高不超过12万元的标准,高价彩礼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目前,全镇村民共举办喜事23次,制止12万以上彩礼18起,涉及金额144万元;举办丧葬事34次,舍散标准均控制在20元以内,据统计,仅东五村举办红白事村民累计减少支出约204万元。

“现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号召我们喜事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丧事从俭,摒弃陈规陋习。真是为人情‘减负’为幸福‘加分’的好事情。”东五村村民马四么尼说起红白理事会带来的变化,滔滔不绝。

有效遏制高价彩礼现象,推动移风易俗,转变思想观念是根本之策。

近年来,化隆县积极作为,结合移风易俗活动宣传月,各乡镇、各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移风易俗宣传工作。通过制作宣传栏、张贴标语、墙体涂绘、宣传画、宣传车、微博、微信以及发放倡议书等形式,结合“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冬日六送”、五星级文明户评选、“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等,营造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通过大力宣传婚丧嫁娶中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鞭挞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让“移风易俗好,红事白事花费少”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在全社会营造了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