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永兰 摄影报道
一扇扇饱经沧桑的古老大门、一面面内涵丰富的石头砌墙、一个个承载记忆的古老物件……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藏族乡塔二村,镌刻着岁月印记,蕴含着满满乡愁的老旧文物浮现在眼前,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成为异乡游子难以忘怀的乡愁。
塔加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历经百年沉淀,迄今仍保留着14户藏式传统民居,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百年藏庄”。2016年,塔加乡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塔二村依山而建,呈梯状递升,民居错落有致,当地人称之为“布达拉宫式”的建筑风格。远观整个村庄呈扇形,环山而居,庄廓形状有圆有方,依地势而建格局紧凑、错落有致。
走在村子的巷道里,可以看到岁月在此留下的痕迹。赶着牛羊放牧的老人,挑着水桶担水的姑娘,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弯腰清扫道路的保洁员,还有藏家屋顶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
今年以来,塔加乡因地制宜、因时发展相关产业,将传统村落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周四清扫日”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鼓励村民自发改善居住环境,利用义务植树等契机,在门前屋后闲置地种植花草树木,美化居住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现在村里环境比原来好了很多,乡亲们的院里院外干净整洁,每天都有保洁员清理打扫,现在我们村子的山更青、路更宽、风景也更美了。”塔二村党支部书记桑过说。
近年来,塔加乡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修缮项目,通过不断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让历史遗存与现实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环境整治、自然生态修复、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相结合,对传统古宅进行了修缮。先后对15户百年老宅实施了常规电路改造,修复后的传统村落不仅保留了古民居的原始风貌,还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环境。
塔加乡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民风淳朴,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正如塔加乡党委书记徐寅曦所说,乡村旅游季活动是“百年藏庄”的亮点,尤其在每年马莲花盛开的季节,马莲滩和民宅成了很多摄影家、美术家、歌唱家以及游客的打卡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几年塔加乡干部群众对传统村落村容村貌上下的“苦功”。
近年来,塔加乡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蓝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在注重传统村落历史风貌保护的同时,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留住乡愁传承文脉。
如今,“百年藏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塔加乡各村的春节文化、开耕典礼、卡桑节等民俗文化都被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下来。
“开耕节”代代相传至今,它承载着传统古村落发展过程中的印迹,这一古老纯朴的春耕仪式,用别样的语言诉说着藏庄农耕文化,同时也承载着一代代农户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洗尽铅华,焕然一新。现如今,依托乡村振兴,塔加乡焕发了新的生机,走出了以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将藏庄古宅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新路子,形成“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点,绘就了一幅幅党群齐心、山水情深、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