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定目标 狠抓落实 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上台阶见实效 |
|
|
2023年以来,化隆县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化隆县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上台阶、见实效。
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聚焦低收入群体,在个人申报、排查走访、部门筛查预警三个渠道基础上,落实产业、住房、教育、低保等多项帮扶措施,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产业方面,充分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确保2024年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持续打造“小养殖、小加工、小作坊、小农家乐、小买卖”为主的“五小”庭院经济,积极推进“千佛缘现代农业产业园、尕茅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日兰田园综合体”三个产业园建设,通过订单收购、生产创业、托养托管等十项联农带农模式,使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各环节红利。就业方面,及时足额发放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就业规模稳定在11万人以上。利用村级光伏等集体经济收益,积极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促进更多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住房方面,持续做好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排查新增危房,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年内实施的55户脱贫户(监测户)危房改造任务按期完工,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教育方面,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推动控辍保学由动态清零向常态化清零转变。落实雨露计划助学资助政策,建立在读学生、入学意愿、就业意愿“三个清单”,9月底前完成雨露计划在校生清单内的学生补助审核、资金划拨、补助发放任务,做到“应助尽助”。医疗方面,重点关注脱贫人口参保率、村级卫生室建设、村医走访制度落实情况,确保签约率、履约率、参保率达到100%。
通过发展到户产业、促进就业、强化联农带农、精准统计收入等措施,多渠道增加经营性收入。利用村级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车间、以工代赈等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业,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户”“项目联农户”行动,加大全县优质企业就业帮扶力度,多举措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经济、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村集体发展路径,借鉴“巴燕农村物业公司”、“昂思多统种共富”发展模式,通过股份分红、资产盘活、资源利用、土地流转等途径,多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及时足额发放农业、大病医疗救助、低保等各项惠农补贴,多部门保障转移性收入。
聚焦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工作,尽快补齐工作短板,规范整理档案资料,按时上报销号台账,确保顺利通过省经验收。聚焦项目库建设,积极谋划联农带农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确保8月底前完成2024年储备项目申报、评审和市级预审工作。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对脱贫攻坚以来,使用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及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实施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项目再次系统梳理,摸清资产底数,研究制定盘活方案,全力解决产业项目资产利用不足和闲置的问题。紧盯2022年收入不增反降、收入低于8000元和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低于7500元的脱贫户(监测户),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实施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等到户产业,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聚焦“厕所革命”,加快推进2745座问题厕所和1095座新建户厕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做好工作台账,确保验收一户、使用一户、拨款一户,9月底完成目标任务。聚焦饮水安全,紧盯集中供水、季节性缺水和饮水工程后续运维管护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强化定期排查,及时受理投诉,有效处置各类问题,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聚焦数据质量,时刻关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及时修改完善异常数据,逐级审核把关,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