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显花 通讯员 王进)近年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以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为着力点,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凝心聚力画好高质量发展“同心圆”,为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隆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为契机,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县范围内打造推广诸多党建品牌,为促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将每月的1日固定为党员活动日,把村党组织“三会一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员教育培训、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统一安排在每月1日进行,要求驻村干部在找准活动载体上下功夫,将“固定党日”活动的开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化隆县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压实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第一责任人责任,县级层面县委书记牵头抓总,全面谋划研究部署,乡镇、村层面由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落实实施,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政治引领功能。充分利用和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探索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在牙什尕镇、群科镇、甘都镇等回族、撒拉族聚居的沿黄乡镇积极发展杂果种植、乡村旅游等项目;在雄先、查甫、金源、塔加等藏族群众聚居的乡镇发展养殖业项目,通过打造群科镇雪什藏村杂果林种植、安达其哈村花海旅游、甘都镇阿河滩村撒拉民俗旅游、石大仓乡支哈堂村酥油加工、二塘乡科却村酩馏酒酿造等各具民族特色的实体经济项目,推动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增收。
化隆县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针对软弱涣散村的具体情况,重新制定了村规民约、党员管理制度、便民服务制度等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强化“五个认同”,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最高利益、神圣职责,认真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及“回头看”工作,近三年来,共排查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6村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升,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加大选育少数民族干部力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化隆县在抓班子建设的同时抓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考察现职干部的同时考察后备干部,在调整班子成员的同时物色补充后备人选,把现实表现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干部选入后备库进行重点培养,做到备用结合。全县共有干部4653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659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57.1%;县级领导干部36人,其中少数民族16人,占全县领导干部总数的44.4%;科级干部474人,其中少数民族283人,占全县科级干部总数的59.7%。
此外,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党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前,全县共有党员9766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6238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63.9%。广大党员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开拓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