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市委书记王林虎参加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化隆代表团联组审议,听取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他强调,要大力弘扬海东精神,吃透县情,补齐短板,做强优势,在“五个新海东”建设中打造“化隆样本”。
审议中,张爱如、马占奎、冶刚、才让当智、马玉忠、韩进录、马春霞等代表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拉面产业提档升级、基层党的建设等方面踊跃发言。王林虎边听边记,同代表们认真讨论。
王林虎说,《政府工作报告》对二届市政府工作的回顾全面到位、客观中肯,对未来五年工作的安排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的是矢志不渝坚持党的领导,一以贯之的是牢记“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一以贯之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的是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的是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是一份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凝聚各方力量、致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好报告,充满了高度自信、人民情怀和政治担当。我完全赞同。
王林虎指出,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化隆回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回顾历史,世世代代化隆人在黄河岸边繁衍生息,耕耘劳作,是一条大河养育了化隆人民;拉面产业成为人民群众的“扶贫面、团结面、幸福面、致富面”,是一碗拉面富裕了化隆人民;群科新区雏形基本形成,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是一座新城带活了化隆人民;“艰苦奋斗、勇闯天下”的海东精神是拉面务工人员走出山门、跳出农门、跨进城门的生动诠释,是一种精神引领了化隆人民。
王林虎强调,要大力弘扬海东精神,按照“山水化隆”建设的目标,结合实际、落细举措,在“五个新海东”建设中打造“化隆样本”。一是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上打造“化隆样本”。要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八个新高地”建设,找准化隆定位,扎实推进化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做好城乡污水管网建设运行、垃圾处理等工作,建立健全生态环保长效机制和农村人居环境管理长效制度,强化制度建设、资金保障、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等举措,切实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化隆担当。二是在拉面产业提档升级上打造“化隆样本”。要按照海东市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抢抓创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推动实施好拉面特色小镇建设,大力支持拉面扶贫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化隆智慧拉面信息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加大拉面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高学历、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端人才,切实加快拉面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拉面产业向品牌化、特色化、标准化发展。三是在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上打造“化隆样本”。 要围绕沿黄文化生态旅游、冷水鱼养殖、矿泉水品牌打造、特色农畜产品种植加工等,优化创业环境,吸引更多本乡本土和返乡创业者在化隆投资兴业,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做实做大做强巴燕·加合经济区,在加快“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县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在推动高品质的城乡统筹上打造“化隆样本”。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巴燕、群科双城引领、协调发展。巴燕镇重在提升;群科镇重在提质,持续提高两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要按照“划定边界、集中打造”的原则,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规划的关系,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五是在民族团结示范新高地上打造“化隆样本”。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管理,加强乡镇、村级党组织建设,为促进海东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六是在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转变上打造“化隆样本”。要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牢牢守住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一条底线”,特别把财经纪律底线和廉洁自律底线作为红线,始终做到不踩底线、不碰高压线。要敢于、善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当前发展蓄积更多动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依法治理,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不正之风面前敢于亮剑。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党章党规,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市领导钟志军、王佐龙、尹玉海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