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隆县积极推进疾病预防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工作。一是狠抓重大疾病防控管理工作。投资1155万元为完成了6个深度贫困乡镇4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投资1297.5万元完成了126个非贫困村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清零”目标;县乡医疗机构累计投入近200万资金,添置医疗设备设施,改善了院内外就医环境,达到了“三个一”目标。同时,做好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达到96.44%;结核病、艾滋病、乙肝病等重点传染病发病率为167.88/10万,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率为95%。二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工作。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和队伍建设,落实卫生监督员12名,卫生监督协管员40名。加强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执法等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有针对性的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于2019年11月29日在群科新区开工新建了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为3750平方米的化隆县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常见病诊治、妇幼卫生项目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为全县孕产妇提供了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0-6岁儿童开展健康管理等工作。三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预警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形成了指挥统一、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同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累计采购、调拨、受捐各类防护物资635599件,发放530388件,库存105211件。四是强化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实施工作。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坚决杜绝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目前,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确保了新出生人口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100%参保,参加医疗保险参保系统内参保率达到10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做到了应保尽保。2019年全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为6689人(次),住院总费用4720.77万元,总报消费用4120.58万元,住院报销比例达到了91.07%,切切实实的保障了贫困人口就医权益。同时,2019年累计2651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慢性病总费用73.57万元,统筹支付36.44万元。共有57346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了门诊统筹政策,门诊支出总费用7.75万元,统筹支付7.75万元。
虽然我县在基层疾控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对卫生应急经费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物资储备不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较低。二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全县核定编制过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快速检测、救治装备落后,自我保障能力差,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和卫生应急工作服务需求。三是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滞后,普遍缺乏重症监护,隔离防控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四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与卫生健康工作要求还存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补齐短板,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的大力支持。一是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投资力度,在重点乡镇卫生院配置传染病防范设施、ICU重症隔离设施等,提高乡镇卫生院在疾病预防救治中的直接救治作用。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专项财政经费,继续在高考招生中实行订单定向公卫专业人员委培计划,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有一名专业疾病防控人员。同时,加强乡村医生培养,拓宽乡村医生补充渠道以及发展空间和职业晋升渠道,解决乡村医生的成长问题,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机制,增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力量。三是加强机制创新。优化县域医共体服务模式,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纳入县域医共体,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防治结合,让更多农民群众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四是加强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比较完整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防治能力。五是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预警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重点提高农村地区急救医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