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2016年化隆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五大特色
来源:    时间:2016年12月28日    

2016年,化隆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探索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径,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五大特色。

——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分析全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加快发展。按照“一体两翼四带、九大基地”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种养殖产业结构。全县新增土地流转5957亩,全膜马铃薯、优质油菜、藜麦、青稞等冷凉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90%以上。建成标准化温棚129个,提升改造养殖基地6个,新建冷水鱼养殖网箱43000平方米。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1家,新建家庭牧场300家,培育养殖大户480家。“一区一园”稳步推进。巴燕加合经济区升级为市级经济区,佳韵铝业重启全面完成并投产出铝,永盛碳化硅升级改造、20万吨矿泉水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新优(中阿)外贸服饰、华腾民族服饰、永盛10万吨浓香型菜籽油精深加工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了青海省扶贫拉面培训服务中心,拉面电商等一批现代电商服务企业蓬勃发展。全年转移劳动力11.1万人(次),新增拉面店560家,实现拉面收入近40亿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300户。申请国家“3A”级景区1处,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户外徒步旅游节及杏花节、首届WFK国际搏击赛等活动,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14%和47%。

——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精准施策,脱贫成绩不断凸显。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创新举措,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整合各类资金1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了今年27个村摘帽、1933户7212人退出的目标任务。组织1020个贫困对象参加了精准扶贫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政府补助资金204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在18个村开展“一带一路一村一店”扶贫计划,按本金的10%进行利益分红,人均增收500多元;在30个村开展种养殖“合作社+贫困户”、建筑劳务“公司+贫困户”扶贫计划,在37个村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计划,在3个村实施中阿外贸服饰“公司+农民工+小车间”扶贫计划,带动贫困对象4390人。对14个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其中集中搬迁安置351户1484人,已完成70%以上的工程量;自主安置1024户3972人,拨付资金3272万元;建设新型社区集中安置187户811人,已完成3栋楼主体工程,计划2017年全部入住。同时,实施了26个贫困村饮水安全、20个贫困村村道硬化、2652户危房改造、17个贫困村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1个摘帽村退耕还林、27个摘帽村动力电覆盖等项目。

——夯实基础建设、突出项目带动发展,城乡建设成效显著。群科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拉面)小镇,扎巴、巴燕两镇纳入全国美丽城镇建设范围,塔一等7个村成功申报传统村落,下米乃海等21个村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群科新区方面,正在修编《群科新区总体规划》,编制了《群科新区沿黄景观带控制性详规》等,完成投资14.2亿元,实施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安置新村、房地产等项目,乙片区基本建成,甲片区全面启动建设。县城巴燕方面,完成投资2.6亿元,巴燕农贸综合市场投入运营,天然气管网铺设完成并供气,县城净水厂建成,污水处理厂、建材市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集镇及新农村建设方面,投资1.1亿元,实施了牙什尕、甘都、扎巴等集镇改造、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扎巴新型社区等项目;完成投资10.7亿元实施了30个高原美丽乡村407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

——注重投资拉动、不断夯实发展基础,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今年计划实施各类项目166项,总投资194.78亿元的各类项目166项,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达57亿元。县城西山8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牙同高速、尕木公路建成通车,西成铁路完成前期工作,“黄河彩蓝”一期工程、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北干渠工程李家峡片区建成投运,循隆高速、薄弱学校改造、生态牧场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积极组织参加“青洽会”、“西洽会”、青海(海东)首届高原特色农产品展交会等节会,成功举办了首届招商引资暨项目签约仪式,全年共引进区外资金10.5亿元。

——关注生活质量、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达75%以上。民生方面支出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80%。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农村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教师周转房等项目顺利推进,化隆县(群科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正式运营。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1.2‰下降到10.8‰,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由0.9增长到2.7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9%。新增城镇就业11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持续扩大,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2亿元建设村级老年幸福院32所、残疾人之家5所建立完善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财政年投资400余万元,为全县121个村配备保洁员3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