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化隆县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
来源:    时间:2014年11月07日    
 
近年来,化隆县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
——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整合项目和资金,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标准化种养、全膜栽培、抗旱整地造林等新技术,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基本口粮田、小流域综合治理、灌区改造、地质灾害防治、义务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各类生态工程和项目。建成特色农业50万亩、核桃林5.8万亩、人工造林62.76万亩、沙棘林16万亩、户用沼气690口;完成退耕还林12.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病虫害防止107.1万亩;整治中低产田8.5万亩、水土流失73平方公里、病险水库2座、渠系583公里;制定出台了《化隆县森林管护条例》、《禁牧令》等文件,城镇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28.5%、14.32%和28%。
——积极推进生态工业。按照“两化”工作会议上建设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的目标,对加合工业集中区规划进行了修编。坚持“高、轻、新、优”的发展方向,积极扶持新优民族用品、嘎雅藏族服饰、伊之堂回绣等市场潜力大、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企业,着力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群体拓展能力。着眼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立足自然禀赋、资源优势、产业定位开展针对性招商,并加大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力度。重点推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机材料研发等生态项目。着眼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督促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实行精料入炉、余热发电等新工艺、新技术,“一企一策”落实节能措施,全县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是统筹推进生态城镇。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了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累计投入4.2亿元,推进了群科新区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建筑物节能改造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全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稳步发展第三产业。依据品牌优势和群众基础,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提档升级等方式,继续做大做强“无烟下工厂”、“星火小企业”,开展技能培训3000余人,转移劳动力10万余人(次),实现收入6.5亿元。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潜力,以乡村游、民俗风情游、宗教朝圣游、农业观光游、水电长廊游、徒步自驾游等为主要载体,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依托项目等支持进一步完善景点基础设施,打造精品路线,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大美青海、山水化隆”旅游形象。以丰富和活跃商贸市场为目的,认真组织实施了15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级服务中心改造等项目,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展销、“农超对接”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了城乡商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