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化隆人,大街小巷拉面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化隆人一个跟着一个,悄悄走出大山,把拉面馆几乎开到了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现在在全国任何一个人口集中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化隆县,“拉面经济”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更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农民们自豪地说:小小一碗拉面,让我们走出了山沟沟,练了胆子,赚了票子,换了脑子!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化隆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全县21.6万农民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望天增收”的境况。在这里,“拉面”是回族群众的特长,也是他们的技术优势,因此,开拉面馆成为不少化隆人摆脱贫困的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批化隆农民带着家乡特有的拉面手艺,初涉厦门、上海,开起了清真牛肉拉面馆。尔后,化隆人凭着朴实、热情、勤劳和执著的性格,很快在广州、武汉、杭州、深圳、郑州等地站稳了脚跟。
二十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把扶持拉面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因势利导,精心组织,在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管理服务等方面想了许多办法,做了许多实事。2004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化隆牛肉拉面”商标,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四统一”,即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店员服饰、统一拉面简介、统一店名牌匾,并开展“守法经营好、环境卫生好、优质服务好、文明经营好、诚实守信好”为内容的“五好经营户”争创活动,截至目前全国26个大中城市“四统一”示范店达560户,“五好经营户”达610户。
为了促进“拉面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实现规模经营。化隆县连续多年发放小额贴息贷款,他们甚至想出了机关单位上班族为外出打工农民做贷款担保人的办法,一个个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外出务工群众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仅今年前5个月就协调发放了创业小额贷款502万元,筹措140万元贴息资金,组织县信用联社发放1200万元贴息贷款。
截至目前,共转移劳动力10.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7亿元,拉面店达到1.08万家,从业人员6.7万人(其中党员320人)。覆盖全国26个省市210个大中城市,我县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化隆牛肉拉面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金奖,并成功入驻2010上海世博会中华美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