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化隆快讯
聚焦海东 携手共建 开放合作 共谋发展 ———热烈庆祝2011年海东地区重点项目推介暨投资洽谈会隆重召开
来源:http://www.haidong.gov.cn    时间:2011年10月27日    

 

河湟大地自古钟灵毓秀,物产丰饶。黄河和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贯穿海东全区,造就了青海大地上人口最密集、资源最丰富的一片乐土。
海东地区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现辖6县,即平安县、乐都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人。区位优势突出,处在西宁与兰州两大中心城市之间,交通便利,通信快捷,矿藏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海东是十世班禅的出生地,有著名的佛教圣地瞿昙寺、佑宁寺,有被称为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自然保护区、“高原植物园”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区内文化遗存密集,柳湾彩陶遗址、喇家灾难遗址在考古界享有盛誉。
“十一五”时期,海东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十五”末实现了翻番,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3.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6亿元,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30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256元和4574元,年均分别增长13.4%和17.9%。
“十二五”时期,海东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努力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即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海东工业园区、东部城市群建设,着力建设特色旅游业,力争在“八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即以示范园区建设为引领,在加快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牧业上走在全省前列;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上走在全省前列;以东部城市群建设为突破口,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上走在全省前列;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加快发展城乡社会事业上走在全省前列;以扶贫开发、劳务输出、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在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上走在全省前列;以旅游、商贸、物流业为抓手,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在平安海东、和谐海东、文明海东、信用海东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以加强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为保证,在统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使海东成为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极。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旅游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349元和92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
根据海东地区经济发展规律,今后五年,仍处于投资拉动型经济。为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发挥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海东地区在充分调研、上下对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结合全区发展重点,共拟定重点项目172项,总投资467.8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15项,总投资199.07亿元。重大工业项目21项,总投资108.85亿元。农业项目20项,总投资55.8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2项,总投资33.06亿元。旅游项目4项,总投资71.03亿元。
独特的交通区位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海东人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包容性格,海东各族人民热烈欢迎有志于创业发展的八方客商在海东这块投资的沃土上大展宏图,开辟新天地、成就新事业!
工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
 
 海东工业园区辖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园、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三个园区,目前实际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72平方公里,商业用地8平方公里),其中: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园规划面积约37平方公里,共分为三个区,分别是位于平安县城以西的平西经济区(面积17.3平方公里)、平安县城以东的平东经济区(面积3.7 平方公里)和平安县城以北的平北经济区(面积16平方公里)。乐都工业园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北区4平方公里,西区14平方公里;民和工业园规划面积约17平方公里。
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承接产业延伸转移,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有色金属基础产业和精深加工、富硒及农副产品加工、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青南地区发展“飞地经济”,配套发展金融商贸、教育科研、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为加快我省东部城市群建设构筑产业支撑体系。
乐都工业园依托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铸铸造、锻造、基础零部件产业、着力打造铸-锻-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成为我省乃至西北重要的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园区。
民和工业园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铝及铝加工、高纯硅、电石、天然气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将园区建设成为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的绿色工业园区。
 东部城市群建设如火如荼
 
 青海省东部地区是我省乃至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是我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建设,是加速全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对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推动实现“四个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青海省东部城市群规划范围为“一核一带一圈”,“一核”即核心区,指西宁市主城区;“一带”即沿湟水流域轴线型城镇发展带,“一圈”即以西宁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包括大通、湟中、湟源、平安、乐都、互助、民和七县。
围绕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区域布局,加快推进撤县建市,积极推进撤地建市。将乐都县建成青海省东部次中心城市,以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生态宜居的海东地区中心城市,河湟文化古都。平安县建成青海省东部交通枢纽,新型农业示范基地,古驿文化特色凸显的现代空港城市。民和县建成青海东部门户,兰西经济区区位中心,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生态田园城市。互助县建成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生态文化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名城。群科建成化隆县新城区,以商贸旅游为主的滨水生态宜居城市。循化县建成青海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优美、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国家级旅游胜地和生态园林城市。截至9月底,全区城镇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60项,完成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56%。
特色旅游渐入佳境
 
 海东,这片黄河和湟水相拥流经的故土,地域、气候条件相对独特,既有高原的冷凉和雄浑,亦兼江南的温婉和秀美。区内有被称为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孟达自然保护区及青藏高原“绿宝石”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海东地区旅游以自然生态文化与历史人文为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为重要内容。地处高原却春来早,四月起就能踏青赏柳看桃花,游踪山川田野,寻访农家院舍,品尝清新饭菜,到处田园风光,恬淡幽谧,令人心醉神怡; 载歌载舞的土族婚礼、“安昭舞”、“纳顿会”,用羊皮筏搏击黄河的撒拉族“黄河漂流”、还有传情的藏族射箭会、赛马会、锅庄舞以及回族“花儿”、色彩斑斓的秧歌社火……汇就了丰富多彩的河湟民族民俗文化,更有每年一度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令河湟儿女激情飞越,令观光客流连忘返。
柳湾原始社会墓地以及马家窑、卡约等史前文明遗存见证着早期人类在海东活动的历史,更有喇家史前灾难遗址堪称“东方庞贝古城”。海东又是全国唯一一处中原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的地理交接点,、藏传佛教寺院林立,人文景观十分特殊。瞿昙寺因朱元璋御题寺名匾、明代建筑风格、珍藏壁画而闻名遐迩,佑宁寺以其属寺之多而深受藏传佛教信徒膜拜,循化街子清真大寺因寺前有撒拉族始祖尕勒莽和阿合莽陵墓,寺内珍藏撒拉族祖先东迁时带来的手抄本《古兰经》而魅力独具。还有众多宗教寺院皆因风格独到一面被其信徒们视为圣地。  
黄河别雪山过草原,冲出龙羊峡,似一条青色的纽带连接着华夏儿女的心房。黄河流经海东长达189公里,沿岸淘沥出璀璨夺目的河湟特色现代农业百里长廊,哺育出独具特色的高原无公害绿色食品。现代化的城镇建设,蓬勃兴起的各行各业……母亲河的博大胸襟在这里体现得酣畅淋漓。借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海东地区将立足当地特色,着力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积极构筑文化古城旅游区、工业文化景观旅游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民俗宗教旅游区、自然风景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互助民俗风情旅游区、循化民俗宗教旅游区、化隆黄河风情旅游区、乐都文化体验旅游区、民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平安乡村休闲度假区;大力发展黄河水上旅游,培育高原黄河旅游品牌。
面向“十二五”,海东将以更加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来旅游观光、投资创业、合作开发,共同发展!
海东欢迎您!
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欣欣向荣
 
 海东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互助、乐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平安富硒农业示范园区及民和、化隆、循化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5万亩,示范区面积8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特色农产品基地250万亩。
园区发展追求“两大目标”,打造“五个中心”。“两大目标”:即海东农业发展方向代表全省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经营模式代表全省农业经营模式;“五个中心”:即打造全国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科研推广中心、全国高原农牧产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中心、全国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标准制定和发布中心、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销售中心、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集聚和创造中心。
示范区以“高原特色、生态有机、优质高效”为发展方向,以公司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为主要实现手段,着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研发和转化工作,不断提升园区建设的质量和档次,增强其聚集和辐射功能。坚持“点状带动、块状覆盖、辐射周边、省地共建”的建设模式,走“建园区带基地、以基地聚农户、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跨区域带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以“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完善、供电系统集中、道路网格硬化、林网交相映衬、科技强力支撑”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程。
海东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依托互助、乐都两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发展,辐射带动六县示范园区建设。互助县着力建设马铃薯和优质杂交油菜制繁种及其产业示范园,核心区面积达0.5万亩,示范区面积达20万亩,辐射区面积达100万亩。乐都县着力建设高原无公害果蔬产业示范园,核心区面积0.5万亩,示范区面积5万亩,辐射区面积30万亩。主要建设无公害果蔬标准化栽培、无公害果蔬高效种植示范、蔬菜工厂化育苗和特色富硒农产品加工基地,使乐都成为中国西部特色农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
平安县富硒农产品产业园,建成核心区面积0.5万亩、示范区面积5万亩、辐射区面积20万亩。将平安建成全省最大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民和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核心区面积0.5万亩、示范区面积2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特色农产品基地55万亩。突出发展设施果品、饲草料加工和奶牛养殖等。
化隆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核心区面积2.5万亩、示范区面积2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特色农产品基地30万亩。在薄皮核桃、水产养殖、卡力岗土鸡、牛羊繁育、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以水车湾万亩农业示范园为核心区,在群科、牙什尕两镇打造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两个万亩农业示范园。

循化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核心区面积0.5万亩、示范区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特色农产品基地15万亩。在薄皮核桃、线椒、花椒、水产养殖、牛羊繁育、禽类养殖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上取得较大进展。

                                                                                                                        文字来源:西海农民报、图片来源:行署办公室信息科

                                                                                                                                                                                       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