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化隆县按照省、地部署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创新措施,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和推进会,明确了以六镇一社区为试点,制定了工作方案,各试点乡镇和社区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实行“一把手”工程,认真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
二是强化工作保障。从相关部门抽调熟悉业务,工作得力的工作人员,给试点乡镇、社区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2名,充实了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力量。同时,县上拨付社会管理创新专项工作经费75万元,为试点的“六镇一社区”和县创新办通过政府采购渠道购置了办公桌椅45套、档案柜20组、电脑48台、打印机8台,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县自办电视节目中开设社会管理创新专栏,滚动播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思想、工作原则、创新内容等。县电信、移动、联信平台宣传县创新办精选的30条短信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短信宣传,短信覆盖全县手机用户。各成员单位和试点乡镇在辖区省道、县道公路醒目位置制作永久性宣传牌16块。各乡镇通过召开会议培训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通过宣传,有效提高了全社会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知晓度。
四是突出创新亮点。按照“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理念,将巴燕、群科、扎巴镇按地理居住环境、服务半径划分为110个大网格、436个小网格。建立了网格负责人和“六大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信访调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维护稳定信息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治安防范指导员)组成的网格团队,在多个网格内对重点服务的“五类人员”(五保人员、低保人员、流动人口、留守儿童、残疾人员)和重点管理的“六类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违法青少年、信访重点人员、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逐一建立了工作台账,实现了对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在试点乡镇和社区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综治调解、土地管理、计划生育、家电下乡、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民政就业窗口集中起来,实行“一条龙”服务。继续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维稳形势定期研判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实行“五个一”(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个制度、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工作制度,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设立了乡镇“民意会客室”,每周安排乡镇领导坐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推进寺院社会管理创新,坚持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政府依法管理与寺院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寺院社会管理体制,确定县级管理寺院2座,乡级管理寺院26座,村级管理寺院2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