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化隆县以特色经济为引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养殖业,不断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着力优化农作物品种和产业布局,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良种繁育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突出抓好特色杂果、网箱养殖、优质油菜、优质豌豆、优质青稞、全膜马铃薯、冬小麦和无公害蔬菜等八大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到“十二五”末,“一村一品”村达到120个,“一乡一业”乡镇达到6个,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6%以上,种植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
二是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通过项目支持、企业运作、滚动发展,促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逐步形成“一区两园三带”的发展格局。一区,即以设施农业、水产养殖为主的甘都水车省级现代农业功能展示区;两园,即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群科、牙什尕两个万亩农业示范园;三带,即沿黄谷地薄皮核桃、冬小麦、特色杂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带;浅山地区全膜马铃薯、优质豌豆产业带;脑山地区优质油菜、青稞产业带。
三是做大做强养殖业。继续实施好“西繁东育”、“自繁自育”工程,坚持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构建以集镇为主的良种肉牛羊、生猪繁育产业带;以雄先、金源等为主的东西部草原和舍饲养殖产业带;以甘都、群科为主的规模养殖产业带;以德恒隆、沙连堡为主的卡力岗土鸡养殖产业带。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4060户,实现畜牧业产值4.1亿元,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
四是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牧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牧业生产由单一的种养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变。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地区级龙头企业8个,全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