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至7日,海东地委、行署领导班子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调研,他们深入设施温棚、养殖小区、廉租房建设施工现场及工业企业,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共话发展。
于丛乐指出,从全国的大局来判断,海东的工业化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当前既有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的重任,又担负着本地基础性工业产业提档升级的使命。加快工业化进程,需要立足现有基础性工业,引进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项目,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的路子,就地消化资源,延长产业链。
于丛乐要求民和县从战略的高度抓住当前面临的一些重大机遇,要加强时间观念,加快发展速度,对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建设以及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重新审视,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发挥后发优势,带动民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调研期间,海东地委、行署调研组两次组织座谈会,研究讨论高原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建设、旅游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对民和各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上,与会人员结合民和的实际,对需要着力推进的几项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
于丛乐指出,当前,农业、工业生产以及城镇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已非常短缺,尤其是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耕地极为稀缺。要尽快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评估机制,明确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城市规划要突出生态、文化理念,把握好“低密度、小街区、高绿化、强配套”的原则,多做有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保障房的功能配套必须按照街区、社区的标准处理好空间布局,配套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于丛乐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谋划好海东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视角去审视、定位海东的发展,还要站好位。在发展问题上,地方党委、政府要掌握发展的主导权,尤其是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光打雷不下雨”的现象,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措施。地、县要围绕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专题研究,实行领导包片联点制度。特别是通过建立手续完备的担保机制,加大金融部门对海东高原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解决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项目工作,要确立“项目是第一任务,是第一责任,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好项目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增强做项目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围绕今年国家大兴水利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水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于丛乐强调,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主动学习,且有目的地开展专题培训,加强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要严格干部的管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不敢睡觉、睡不着觉的责任感。要结合“两问一整治”活动的开展,加强干部的廉洁教育,对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地委行署重大决策部署、民计民生工程和推进重点项目方面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要按照“零容忍”原则进行问责。

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到民和县视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