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春风”拂河湟 幸福盈心田
——海东市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一学两抓三促”活动综述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04月08日    

图为一号文件精神送到田间地头的场景。

惠风和畅、暖阳照耀,春日的河湟谷地萌动着勃勃生机。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号角吹响后,海东市4000余名党员干部化身宣讲员,进驻到全市1587个行政村,深入解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引导群众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帮助群众厘清产业结构调整思路,让全市广大群众听到党和政府关心“三农”的声音。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行走在广袤田野的党员干部的身影,成为河湟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心系群众 脚下走出“鱼水情”

3月的河湟大地,春寒料峭,有些海拔较高的地方甚至还在飘雪,但对于全市下沉一线进行宣讲的干部来说,风雪再大,天气再冷,也挡不住他们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及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浓浓热情。

3月中下旬,一场大雪将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装扮成了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一大早,初麻乡下恰藏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天彬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勤来到了村民家里,向农户宣讲一号文件精神。

“我们村在党的好政策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这不,今年我正想着做点什么多为家里赚些钱,张书记就把今年的种粮补贴政策告诉我了,这下心里就有了方向。”一位村民说道。

张天彬和李勤用“家常话”深入浅出地向村民详细讲解一号文件精神的各种惠农政策,解答村民心中的疑惑。中午草草吃了一口饭,他俩又抓紧赶向下一户村民家。

“文件里讲的都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我们愿意讲,群众也愿意听,听了我们的宣讲,大家对以后的生活都充满了信心。”张天彬说道。

连日来,张天彬和李勤行走在下恰藏村的田间地头、农家巷道,将一个个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礼包”第一时间送到群众手中。

下恰藏村是一个纯藏族村,以前村民住在山里,山高沟深,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要想发展更是难上加难。谈起以前的下恰藏村无人不摇头。

2017年,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支持下,下恰藏村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57户村民自主分散搬迁安置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共和县等地,挪穷窝、拔穷根。

没有任何一种根基,比扎根群众更坚实。一次次推心置腹的宣讲活动,让下恰藏村的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也筑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除了政策宣讲,张天彬和李勤还心系群众,时刻关注着搬迁群众家里的大小事情,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张书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李老师家里孩子也很小,但他们从没耽误村里的工作,为村民解决了很多难事,如今还申请了‘庭院经济’项目,大家都很感激。”下恰藏村党支部书记旦正才让说。

春天,正是满怀希望的时节。“沉下去,再沉下去;深入些,再深入些。”这是张天彬和李勤的心声,更是海东市4000多名下乡干部的共同心声。

别出新意 政策宣讲入人心

“大家快出来,乡上的严书记来给大家宣讲一号文件精神了……”

2月27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山岭间银装素裹,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甘沟乡党委书记严玉荣却热情高涨,一大早,就拿着宣讲资料来到李家村震后过渡安置点。

拉横幅、搬板凳,严玉荣前脚刚到,李家村村委会主任李东福就组织大家布置好了现场。

“干部下乡活动民和县动员会昨天刚开完,乡上就抓紧时间做了宣讲计划,打铁要趁热。”

“对对对,讲一讲好,讲一讲大家都能安心。”

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还是热乎的,带着学政策、抓衔接、抓增收、促生产、促和谐、促振兴的要求,严玉荣早就做好了准备,李东福也早有期待。

“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第一时间调拨板房让大家温暖过冬,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接下来的重建阶段,大家更要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齐心协力重建家园、振兴乡村……”

宣讲开始了,严玉荣用朴素的家乡话,从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切入。

“我知道大家都着急出去打工,党和政府也始终关心着大家的生产生活,市上已经制定好了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房屋维修加固补助很快就会下来……”

2月27日,距离积石山6.2级地震已过去70多天,李家村房屋受损的村民蠢蠢欲动,有的开始自拆自建,有的准备外出务工。严玉荣知道村民关心什么、爱听什么,也想知道大家有哪些困难、有什么期盼。

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一边听着严玉荣的“鼓劲话”,一边频频点头。

严玉荣的宣讲不是个例。3月5日上午,在化隆县塔加藏族乡曹旦么村震后过渡安置点,村民拿着小板凳,早早聚集到广场,化隆县委讲师团的讲师们,为大家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将中央的关怀传递给受灾群众。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驻化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师何凡,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大吉大利》,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县委讲师团闫阳和县委党校讲师蔡燕通过生动的案例、具体的措施、互问互答等方式,从群众关心的人居环境整治、春耕春播、低保审批、农机补贴等内容开展宣讲,并详细解答群众关于大病医疗保险、慢性病申办程序、医疗保障兜底等惠民政策方面的疑问,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方法,是把党的好政策讲透彻、说明白、谈清楚的重要途径。一时间,全市各县区掀起了“花式宣讲”一号文件的高潮。

在乐都区高庙镇的田间地头,“菜单式”宣讲让专家来到种植户身边,为群众答疑解惑;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七彩联盟”宣讲团走进各村,以“一号文件进万家·惠民政策暖民心”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平安区古城回族乡,14个宣讲组“花样百出”,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全力推动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传到民心;在化隆县德恒隆乡石乃海村的广场上,干部群众的讨论声不绝于耳,党的好声音伴着“小板凳”的宣讲传入家家户户。

……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一个多月来,海东市的广大宣讲小组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坚持沉下去、蹲得住、讲得透的工作方法,从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等问题着手,讲政策、送信息、鼓干劲,点点滴滴的“好声音”汇聚在一起,为河湟大地的春天增添了一股股暖流。

情暖河湟 干群共谱奋进曲

“一号文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是乡村振兴的‘导航图’,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好政策。”伴着渐暖的春风,在广袤的田野中,在辽阔的草原深处,在农户家中,处处留下了海东市一号文件宣讲员的足迹。

“学政策,促生产、促和谐、促振兴。”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下沉到生产一线,当起了春耕服务员,为农业生产谋实招、求实效、办实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家更要增强信心、鼓足干劲,我们会再为大家争取实施一些项目,相信我们东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在乐都区高店镇东门村的温室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段德雄正在给村民宣讲一号文件精神,村民一边详细地听着党的最新政策,一边培育着致富的辣椒苗。

“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这是春耕的信号,锄头落地,一年的希望就此破土而出。进入三月,位于黄河上游的化隆县雄先藏族乡各村春耕的气息渐渐浓厚起来,放眼望去,田间地头有清理农田残膜、拉运化肥的,有播撒种子、检修调试农机的,还有推着旋耕机忙着翻地的……

在雄先乡上米乃海村,记者看到,群众不再像往年那样急着下地干活,而是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为“先手棋”,通过咨询宣讲人员有关农业政策、优良品种、种植技术和市场供求等信息,一改过去“种下再说”为“看准再种”。

群众的难题在哪里,干部就要到哪里。在乐都区寿乐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各村的党员、农民代表、致富能手、退休教师等乡土人才,他们将宣讲课堂、板凳讲堂搬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让党的声音响彻田间地头,传到千家万户。

蔬菜棚里话生产,田间地头谈增收。一场场政策宣讲,让农户在“田间微课堂”获得蔬菜种植技术和田间管护经验,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不断推动党的惠农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走深走实。

“农业专家教得很详细,我们学了好多经验,现在不能靠老方法种植了,要靠科学种植大棚蔬菜。”在寿乐镇薛家庄村的地头上,农业专家现场结合行业标准与实践经验,通过“手把手”教学,一边指导,一边让村民自己动手操作,提升了村民的理解能力和培训效果。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一学两抓三促”活动中,海东市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微信群推送、面对面讲解、点对点指导等灵活有效的方式,指导群众抓好配方施肥、良种引进、整地理墒、疏通沟渠、蔬菜育苗、绿色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工作。

截至目前,海东市1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多轮次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解答疑难4703条。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干部群众肩并肩、齐发力,“一学两抓三促”活动在河湟大地遍地开花,一号文件的春风吹拂着河湟大地,温润着百姓的心田。

迎着政策的春风,在河湟大地这片沃土上,农民会更有奔头,农村会更有希望,农业会更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