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沐浴在春风里的山水化隆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03月19日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在春耕备播的关键节点,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各地群众迎来了一支支暖心的宣讲小组,他们以“送策上门”的形式,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各类政策第一时间送到了田间地头,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共谋产业发展,共话乡村振兴,为群众提供了零距离的服务。

板房里传来“党的声音”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3月7日,在化隆县塔加藏族乡曹旦么村安置点,一场接地气的“板房课堂”开讲,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曹旦么村第一书记周拉用通俗易懂的乡音深刻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的要点和精髓。

目前,塔加乡灾后重建工作进入关键期,塔加乡曹旦么村房屋受损的村民有的开始自拆自建,有的准备外出务工。周拉知道村民关心什么、爱听什么,也想知道大家有哪些困难、有什么期盼,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询问困难,讲解政策……

讲得走心,听得用心。交流环节,党员群众踊跃发言,谈体会、说感悟,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这场宣讲,我切实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始终同我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曹旦么村村委会主任完么才让表示,他将继续把群众的事放在首位,继续带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段时间,政府为我们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现在又为我们争取灾后重建的项目、资金,这不全靠党的好政策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板房内炉火正旺,党员群众讲政策话家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次“唠家常”式的宣讲,不仅把党的惠农好政策送到了曹旦么村村民的身边,也送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绿意”温棚中话党音

春寒料峭,而群科镇则塘村的温室大棚中却是温暖如春,成畦的蔬菜绿意盎然,煞是喜人。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干部童守银撩起大棚帘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韭菜翠绿欲滴、长势喜人,空气中弥漫着韭菜的辛香。只见村民一手拿镰刀,一手扶韭菜,一刀下去,一把新鲜水灵的韭菜就握在了手里,动作娴熟利落。村民马孝红抬头看见童守银后,便起身迎了出来。

“马大叔,你家的韭菜今年长得不错,今天我是来宣讲一号文件精神的。这些年,咱们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童守银在温室大棚里一边帮忙割着韭菜,一边宣讲着党的惠民政策。

“我年纪大了,去别处打工,家里人不放心,好在村党支部帮助我们修建了温室大棚。这两年靠着温室大棚,既有了收入,又能吃到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真是一举两得。”听着宣讲,在温室大棚里前来帮忙的村民情不自禁说起了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变化。

村民一边娴熟地打理着农活,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宣讲干部宣讲一号文件精神。听到不明白的地方,就顺口插话询问,生怕送到地头的“精神食粮”不消化。

有讲有听、有说有笑、有问有答,蔬菜大棚变成了“田间课堂”,欢声笑语回荡在大棚里,充满了对党的赞颂,对未来的新期盼,蔬菜大棚更显得生机勃勃。

近年来,群科镇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大棚科学种植,把设施蔬菜瓜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带动农民致富的“振兴路”。

如今,走进群科镇则塘和若加等村,一座座大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也寄托着农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新希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犹如冬日的暖阳,格外温暖。

“翻译”宣讲入心坎

3月初,二塘乡虽然下起了小雪,但在角扎村党支部书记下若家中却热闹非凡,村民坐得满满当当,一份宣传册、一份宣讲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活动开始了。

角扎村是纯藏族村,考虑到宣讲干部用汉语宣讲,部分村民理解比较难,村委会主任奴义在旁边自愿当起了“翻译官”,同步进行藏语讲解和宣传,更好地帮助村民们理解和掌握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今年你们计划要种哪些作物呢?”

“你们计划要种几亩呢?春耕物资都准备好了吗?”

“去年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青稞丰收了,收入也还不错,今年我们还是准备种植青稞。”

……

宣讲干部与村干部一边翻译宣讲,一边主动询问、关心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其乐融融的氛围让春的气息更加浓厚。

“这次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传递出很多信号,给了群众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也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今后,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推进乡村振兴。”宣讲干部李生涛说完一句,奴义便在旁边用藏语翻译给村民听。

有了“翻译官”的宣讲,让宣讲的内容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听完宣讲的群众纷纷感叹:“原来党的这些政策文件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近。”

这样“宣讲+翻译”的方式在二塘乡各个藏族村随处可见,在广场、射箭场、家中,宣讲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政策宣讲相结合,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村头院落,把政策落实到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快递员”上门送政策

“为了让党的好政策飞入群众家里、落实到每个群众身上,我们想到了可以当‘快递员’,用送‘政策’上门的方式将‘大礼包’送上门,让老百姓及时熟悉、了解、享受到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好政策。”扎巴镇吉康村第一书记牛犇介绍起自己的“快递员”身份时,不由自主地打开了话匣子……

吉康村是一个纯藏族易地搬迁村,大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微信群中转发的内容,牛犇便和他的队员一合计,干脆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化身为政策“快递员”,每天穿梭在村里,为村民分发各类宣传资料,通过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将各项惠民政策和近期重要工作快速便捷地送到群众手中,让“党的好声音”第一时间传播到家家户户。

“趁着今天是个好天气,我给大家讲讲一号文件。这次明确要求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这是什么意思呢?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们困难群众的医保和补助政策会继续优化,往后看病贵的问题也将不复存在……咱们这个易地搬迁村,如何踏上农村电商、自媒体这个快车道加快发展,是我们下一步谋划的方向。”在村广场,牛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们描绘起了乡村发展蓝图。

脱贫户才让听得很认真,更加坚定了他增收致富的信心。两年前,才让的儿子得了尿毒症,在各项医疗政策的帮助下,治疗费用基本上都报销了,大大地减轻了家庭负担。他们家不但享受了低保政策,还依托“庭院经济”产业发展资金发展养殖业,从刚开始养殖的8头牛发展到现在的13头牛,日子越过越好了,兜里的钱也比以前多了。

村民尕么多杰听牛犇讲到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时插了一句话。尕么多杰说,自搬迁下来后,老百姓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条件便利了,要是村里空闲的地上再种上些树木,那就更美了。“不要着急,要不了一两年,村道、小区也会绿树成荫了!”牛犇笑着说。

一天天,一步步,无论是化身“快递员”“翻译官”,还是穿梭在田间炕头,这些日子里,宣讲干部奔走在熟悉的土地上,用扎扎实实的行动,确保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