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涓涓暖流来 阴霾散去时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3年12月26日    

灾区目前情况如何?救援进展怎样?物资保障是否充足?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连日来,本报多路记者赶赴受灾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部分乡镇深入采访。

在灾区现场,只见房屋废墟前,武警、消防等救援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安置帐篷外,一缕缕青烟随风飘起,受灾群众围着火炉煮着清茶;各种抗震救灾物资车辆疾驰而来紧急调运帐篷、食品、棉被、牛奶等救灾物资……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各方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他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为的就是全力保证灾后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在这其中,有默默奉献的气象人、有搬运物资的志愿者、有保障交通安全的民警、有加班加点为安置点供应电力的工人、有为群众提供免费牛肉面的爱心企业家……虽然部分受灾群众仍在帐篷内或空旷地带活动,但目前受灾群众的生活已逐步得到恢复。

12月23日上午,江苏省无锡市支援海东第二人民院医疗队专家和无锡市锡山区援助化隆县医疗队专家一行13人到化隆县塔加藏族乡灾区开展义诊、防疫宣传、送医等服务,指导群众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和个人饮食卫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及时、便捷的医疗服务。

由外科、内科、妇科、儿科和功能检查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队为灾区群众进行健康义诊、心理咨询、健康宣教,提高健康素养及预防保健意识等服务。在义诊现场,前来咨询的灾民络绎不绝,医疗队专家们给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做B超,耐心细致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饮食卫生等情况,并针对不同病情提出具体治疗方案。

“看着救援人员越来越多,灾后生活也得到保障,现在没有地震刚发生时那么害怕了。”现场的村民说。

“别担心,房子会修好,日子会好起来。”

“困难只是暂时的,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你们渡过难关。”

“只要老百姓安全,我们苦一点没事。”

安抚群众、不分昼夜分配物资、与村民同吃同住、维护现场秩序……

尽管连日来屡屡降温、寒气逼人,但受灾群众的心被身边众多守望相助的故事所温暖。

“我们发动海东市司法部门各级干部积极参与灾后救援工作,第一时间摸排灾区药品、帐篷、食品、冬衣等救援物资需求。”海东市司法局局长张庆仁告诉记者,市司法部门在民和县甘沟乡民族村群众安置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全面了解掌握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困难诉求意见,及时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

随着震后受灾群众吃住问题的初步解决,各类法律问题和矛盾纠纷也逐步呈现。海东市司法局依托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群众安置点现场设立便民法律服务站3个,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提供法律咨询等。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灾情发生后,海东市林业和草原局也赶赴救灾现场。经过对民和县、循化县、孟达自然保护区的办公用房、管护站点、林区防火道路和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检查,发现受到严重损坏。经了解并评估灾区的需求,省、市林草局于12月19日晚,将第一批国家林草局救灾物资连夜配发至民和县、循化县及孟达自然保护区受灾林场,搭建大型棉帐篷10顶,向林场一线职工、护林员发放保暖阻燃服300套,野外保暖睡袋30个。12月20日晚,第二批国家林草局救灾物资连夜到达,为各县区和孟达自然保护区发放预警监测无人机、卫星电话、发电机、野外生存装备、气垫床、对讲机等多种物资,两批物资共计150余万元。

一时间,承载着无数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的江河大川。不单是市司法局和市林草局,全市各个部门都在为抗震救灾努力。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地震中创造奇迹的力量之源,更是地震后延续奇迹的奥秘所在。

有险情的地方就有巾帼身影。走进化隆县塔加乡曹旦么村,总会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穿梭在安置点帐篷间、农户家中,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她就是化隆县司法局奋战在抗震救灾战线上的铁娘子——塔加乡司法所所长杨吉卓玛。

因距离震中较近,曹旦么村在此次地震中遭受的破坏也最为严重,造成4人受伤,全村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损。作为该村的联点帮扶责任人,地震发生后,杨吉卓玛第一时间从乡政府到达村里。转移群众、安置受灾人员、搬运物资、核查灾情、统计数据……她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期间,她协助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对25户村民进行全面排查,并连夜一户一户地督促村民撤离到邻近的亲属家。

“党和政府牵挂着我们,让我们很感动,也很安心。”目睹这一切的曹旦么村转移安置群众说道。

“我是党员我先上,能做一点是一点,所有人都很辛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杨吉卓玛眼含热泪说道。

一转身,她那略显单薄的身影再次投入到救灾工作中,逐渐消失在寒冷的夜色里。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每一个感动瞬间,都是温暖与力量。

微光汇聚,风雨同行,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一个个坚守岗位的身影,一幕幕负重前行的瞬间,一次次守望相助的温暖,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这些“光”筑起了暖心阵线,让这场“战役”始终流淌着暖人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