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净土增绿擦亮生态雄先“金名片”
来源:    时间:2023年06月19日    


□本报记者 祁树江 通讯员 韩娟 摄影报道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藏族乡的六月,在泥土和谷物的清香中晕染开来,赏心悦目的绿,沉淀着时光、蕴藏着生机、流淌着“金银”。

雄先乡地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部,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雄先乡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三个最大”战略目标,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依托奇山秀水建设绿色乡村,结合“一山”“一水”“一道”,以点带面呈“一景”,让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全力打造化隆“后花园”。

雄先乡地处拉脊山南麓,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岗山国家AAA级生态旅游景区坐落于此,景区内气候温润、植被茂盛,山体玲珑别致、雄浑粗犷,圣堂佛寺建筑独特、雄伟壮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

从“靠山吃山”到“爱山护山”再到“育山富民”的转变。多年来,雄先乡全面实施“增绿增效”行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2022年组织干部群众8212人义务植树共计93121株,完成率为140.83%,全乡林地面积达11205.35公顷。同时设置护林员、护草员等生态管护各类就业岗位22个,确保生态得到保护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依托岗山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投资500万元在巴麻堂村久峡社修建集观光休闲、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巴麻堂民俗文化生活服务中心”,实施“旅游+文化”道路,鼓励当地村民发展民宿、采摘观光、土鸡散养等,不断发挥乡域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山地立体气候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蕨菜、荨麻、柴胡、草药等绿色生态产业,群众增收渠道更多、更稳。

夏日泛舟下米乃海村黄河一隅,穿行于高山深谷之中,茂林、青山、田园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山水画卷。黄河水系遍布雄先乡6个行政村,乡域内还分布支扎河道与雄先河道,哺育着一方土地。

为有序推进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支扎河道、雄先河道生态建设,提升化隆西大门形象。雄先乡精心部署“党建+河湖长制”工作,建立“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党员”网格,严格落实App巡河,强化对河道日常巡查,扎实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山水生态修复工作,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不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改建卫生厕所1396座。在街道村、江扎村、支扎上寺、支扎下寺全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工程,惠及760余名群众,利用固定标语、横幅、微信等方式,强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保持环境治理高压态势,巩固整治成效,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问效追责,以“真”治、“实”治、“长”治维持碧波绿水。

初夏的雄先乡舒适凉爽,省道307穿境而过,如同一条蜿蜒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飘向远方,道路上视野清晰,不再灰尘弥漫。

农村公路一头连着美丽乡村,一头连着百姓。为切实推动全乡“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创建“整洁、美观、文明、有序”的路域环境,雄先乡确立“管、养”并举理念,以“路长制”工作为基础,同村“两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乡村两级负责的责任体系,沿线各村扛起属地管理责任,在辖区内沿线S307省道、Y246支扎段、Y244扎其段等公路清理路基路面、路基周边、路边河道等区域白色垃圾,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管护,不断形成权责清晰的道路管理机制,实现乡辖区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升道路安全水平、路况水平、管养水平,为建设美丽乡村夯实基础。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清水向东流。雄先乡将继续盘活自然资源,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还山川以葱茏、还河流以碧色、还道路以净畅,不断绘就生态雄先之“景”,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