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活动
在县委十四届七次全委会
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2月5日)
马金星
来源:    时间:2015年02月05日    

 

同志们:

  刚才,县委曾植俊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总体思路和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经济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2014年经济工作的简要总结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科学研判、因势利导,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县经济总体呈现基础趋稳、动力趋强、质量趋好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50.6亿元,较上年增长14.1%;完成工业增加值29.7亿元,较上年增长11.5%;县属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较上年增长4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亿元,较上年增长13.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亿元,较上年增长15.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827元,较上年增长9.18%;农民人均纯收入6599.7元,较上年增长12.74%。回顾一年来的经济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黄河彩篮”基地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08亿元,在“黄河彩篮”生产示范基地新建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78栋11.9万平米、拱棚73座4.9万平米、畜棚39栋2.87万平米,种植露地蔬菜2000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农作物规模不断壮大。投资7100万元,稳步推进“一体两翼四带”发展格局,实施了全膜栽培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设施农业等项目,流转土地8650亩。全县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56.87万亩(含复种2.87万亩),其中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52.4万亩。新建温棚430栋,改造旧棚100栋。同时,新建冷水鱼养殖抗风浪网箱20口9360平米,投放鱼苗75万尾,实现产值2104万元。农区畜牧业加快发展。年内发放畜牧业贴息贷款1480万元,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430万元,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家、家庭牧场50户,提升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家,培育养殖大户125户,完成畜种改良10万头(只)。年末各类牲畜存栏达52.4万头(只),出栏38.3万头(只),商品数达34.9万头(只),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75.19%和68.42%,同比分别增长3.6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完成投资5234万元,实施了公益性造林、天保工程等项目,完成造林3.6万亩;完成投资7741万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山洪灾害防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和黑城沟防洪等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2 万亩;完成投资3641万元,实施了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整理土地2288亩;完成投资2172万元,实施了12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依法取缔关停砂石厂7家;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了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完成投资6.03亿元,实施了九方矿业镍铜矿选矿、卡日岗土鸡养殖及深加工、年产6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年产20万吨昂思多矿泉水扩建等项目,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8.7%。劳务经济持续发展。落实贴息资金300万元,发放贷款300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1.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2亿元。新增拉面店513家、“四统一”示范店126家、“五好经营户”80家,从事拉面经济人员达到12840家7.9万人,实现拉面收入5.7亿元。旅游业蓬勃发展。完成投资1.5亿元,实施了新区昆玉商旅中心、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园等项目,完成了4家乡村旅游接待点和1家星级宾馆评审工作。启动了《化隆县户外精品旅游线路策划》编制工作。全年接待游客6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0.6%和30%。商贸流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市场体系建设,改造农家店15家,新建乡村超市10家、农贸市场1个、平价商店1家,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外贸出口达140万美元。

  ——城乡面貌不断改观。新区城市形态初步形成。完成投资13.7亿元,实施了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安置新村、房地产、农贸市场等项目,储备土地1400亩,安置拆迁农户152户421人,新区乙片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县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完成投资1.3亿元,扎实开展了县城集中综合整治工作,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安装智能交通监控系统6组,改造维修了文化广场和供排水管网等部分基础设施,划定停车位391个,整治取缔“马路市场”摊点440个。集镇环境不断改善。实施了投资3163万元的扎巴、牙什尕集镇改造和投资1800万元的昂思多、牙什尕集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等项目。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筹集各类资金4.92亿元,全面完成了29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0万元,稳步推进了扎巴镇下扎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

   ——项目工作不断加强。通过争取项目、引进区外资金、融资平台融资等形式,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26项(完工163项),总投资达95亿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市6县(区)中列第二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分行业看:农林牧方面完成投资2.3亿元,主要实施了“黄河彩篮”、家庭牧场、公益性造林等项目;水利方面完成投资2.8亿元,主要实施了李家峡北干渠、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交通方面完成投资1.72亿元,主要实施了尕木公路、通村通畅、村道硬化等项目;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投资9.7亿元,主要实施了群科新区和部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奖励性住房、危旧房改造、公租房等项目;教育方面完成投资2.37亿元,主要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幼儿园等项目;卫生方面完成投资816万元,主要实施了13个卫生院周转房、雄先卫生院等项目;文化广电方面完成投资1647万元,主要实施了阿河滩清真寺、旦斗寺、夏琼寺三个国保单位维修、户户通发放等项目;房地产开发方面完成投资6.8亿元,主要实施了原石滩、锦绣黄河城、兴隆家园等项目。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共筹措资金20.2亿元,兑现了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足额兑现了粮食直补、城乡低保、“两免一补”等方面的各项惠民政策。完成投资8833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项目,年内脱贫1.5万人。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全县高考上线率达99.3%,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先住院后结算、分级诊疗等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新农保参保率达99.8%,新农合参保率达99.8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0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45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34%以内。切实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全年共依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418万元,涉及农民工546人。成功举办了60周年县庆及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县60年来的发展成果。

   ——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面落实财政税收政策,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强化依法征收和应收尽收,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优化支出结构,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达20.4亿元,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6.7%。切实完善预算定额体系,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范围,完成政府采购782万元,节约率达3%。信贷环境不断优化。全力开展了信贷环境整治活动,切实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累计依法清收海东平台发放的创业贷款3695万元。银企合作不断深化。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融资平台作用,全年融资3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全县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5.9亿元,同比增长20.36%;各类贷款余额达13.5亿元,同比增长17.86%,金融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

  ——和谐局面不断巩固。着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深入推进“六五”普法,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和县级领导“大接访”制度,妥善安置了先奇铝业因资不抵债关停下岗的609名员工,全县信访结案率达91.4%,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扎实开展“两整治六打击”专项行动,刑事案件破案绝对数和治安案件查结数分别较上年提高了7%和15%。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较上年下降25%和10%。按照“管理规范、服务提升、问题解决、寺院和顺”的目标,投资950万元实施了部分藏传佛教寺院水、电、路和危房改造等项目,选调12名干部充实到回族清真寺管理办公室,兑现寺院民管会成员报酬和寺院管理办公室经费共132万元。

  同时,我们坚持把改革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金融服务、工商质监、教育领域、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扩大政务公开,加强土地、矿产、民生、生态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建立了巴燕和群科新区两个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切实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9件,网络舆情61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县以碳化硅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先奇铝业因资不抵债关停,公伯峡、苏只水电站发电量同比下降11%,今年县域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增速放缓。二是由于自然禀赋差、基础薄弱、生态脆弱,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三是投资结构不优区域不平衡,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部分是国家项目和群科新区房地产项目。四是由于缺乏财政骨干型企业,加之融资渠道不畅,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问题依然突出。五是全县贫困人口基数大,农民增收渠道不宽,脱贫攻坚和社会保障任务艰巨。六是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村级内部矛盾、长期遗留的历史问题等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高发多发,越级上访、群体上访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七是部分干部的贯彻力、执行力和依法行政水平与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二、关于2015年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综合研判当前形势和改革发展任务,我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风险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土地、资本等供给因素进一步趋紧,经济增长约束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国家一系列定向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初见成效,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特别省委、省政府推动实施的“三区”战略、“三基”建设、开发黄河经济带等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化隆循化两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为化隆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机遇。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正视自身转型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风险,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振奋精神,牢牢抓住一切机遇,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以新常态下的新作风、新作为,凝聚科学发展的正能量、创造经济工作的新业绩。

  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要积极认识适应新常态下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正在转向,对引领经济发展的要求变得更高的形势要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主动作为,积极引领新常态,推进经济跨越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同步实现小康目标。二是准确把握生态建设的新要求。认真贯彻省委关于“生态保护第一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的要求,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承担历史责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全力推进天蓝、山绿、水清新化隆建设。三是准确把握城乡发展的新趋势。主动承接海东“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和“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的战略任务,以巴燕、群科新区为中心,大力推进重点集镇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以城带乡推进具有化隆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四是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打造“改革开放的高地”以改革的红利弥补区位发展劣势作为解决当前发展中矛盾和困难的抓手,抢抓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改革等机遇,着力破解体制、机制、资金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五是准确把握“拉面经济”发展的新态势。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拉面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各方支持的工作推进格局,着力强化“三项措施”(即强化措施抓提档升级、强化措施抓产业链、强化措施抓回乡创业),促进拉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关于201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基数不断增大、发展增速逐步放缓的形势下,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我们要按照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两个中心”、推进“三大任务”、强化“四大保障”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个基础”,就是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集中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抓好项目储备。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和投资导向,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工农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工业转型升级、生态环保、产业扶贫、水利交通等方面超前谋划项目,做实做细项目前期,使更多的项目纳入省、市项目规划盘子,确保今年全县储备各类项目400亿元以上。抓好项目建设。积极邀请专家对项目前期工作进行指导和前期审查,特别要对“十二五”规划项目逐一核查,加大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力度,对未落实的项目要千方百计在今年下达实施,确保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在2014年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其中,城乡建设方面争取落实46.5亿元,重点实施城镇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和奖励性住房、危旧房改造、公租房、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农业方面争取落5.15亿元,重点实施投资1.2亿元的“黄河彩篮”生产基地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南部三乡现代生态牧场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林业建设等项目;水利方面争取落实5.1亿元,重点实施投资2.3亿元的初麻水库、投资1.2亿元的李家峡北干渠、投资2500万元的查甫乡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交通方面争取落实6.1亿元,重点实施投资3.56亿元的乐化公路、投资3236万元的通村通畅及桥梁、投资1600万元的新区汽车站等项目,全面完成“十二五”村道硬化任务;教育方面争取落实1.6亿元,实施77所义务教育改薄项目;文化旅游方面争取落实2.3亿元,重点实施投资1500万元的新区文化活动中心、投资5833万元的国保修缮等项目;土地开发方面争取落实1.27亿元,实施投资1.1亿元的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李家峡片区项目和投资1700万元的金源科巴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扶贫方面争取落实1.2亿元,重点实施投资8000万元的卡日岗特殊类型扶贫项目、投资2100万元的整村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等项目;卫生计生方面争取落实3900万元,重点实施投资15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医技楼、投资900万元的县藏医院药浴楼等项目。同时,抓好跟踪服务。扎实开展好项目工作“冬闲变冬忙百日行动”,继续完善重大项目县级领导联点制度,全面梳理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问题,依法开展打击“四抢”专项行动,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健全完善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制度,加大审计、监察监督力度,严格项目招投标程序,保证项目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两个中心”,就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化隆县城镇体系规划》、《群科新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巴燕镇和群科新区作为县域城镇发展的“两个中心”,“双城共建、齐头并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巴燕镇方面:严格按照“紧凑发展”和产城一体化发展要求,依托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建设,着力将巴燕镇打造成商贸物流繁荣、城镇人口集聚、城市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产业服务新城。抓紧《巴燕镇总体规划》评估修编工作,逐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巴燕镇服务功能。今年,重点要开工实施投资7000万元的县城供水及管网建设、投资4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5亿元的县城农贸市场、投资2.3亿元的天然气管网建设等项目,争取实施投资550万元的垃圾处理场维修、投资2300万元的团结路及延伸段建设等项目。严格按照省级卫生城镇建设指标,在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巴燕镇省级卫生城镇。

  群科新区方面:按照“化隆县新城区,以商贸旅游为主的滨水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要求,和将群科新区打造成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的平台、拉面产业的培育研发基地、青南商贸旅游的集散区、假日旅游的目的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滨水宜居生态新城市的目标,抓紧《群科新区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工作,积极探索现代回族建筑风貌,加快部分区域修建性详规及沿黄景观带、园林景观、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等规划。同时,严把规划审批关和各类建筑红线关,使各类项目严格按规划高标准建设。继续通过争取国家投资、政府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完成投资11亿元以上,实施新区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安置小区、房地产等项目,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服务、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进一步增强新区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好建成区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全面完成总投资5262万元的扎巴、牙什尕、甘都集镇改造项目和投资6000万元的扎巴镇下扎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认真实施好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推广“平安经验”,建立农村环境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大任务”,就是把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着力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优势特色品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多元支柱产业格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现代农业方面: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积极推广实施良种工程和全膜双垄集雨栽培、保护性耕作等农业技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饲草产业等特色农作物,积极申报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新优势。加快现代农区畜牧业发展。立足丰富的退耕还林草场资源和全省重要“菜篮子”基地建设契机,抓紧做好《化隆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现代农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川水地带推广种植玉米,浅山地带推广种植粮草兼用性燕麦,脑山地带推广种植青饲草,打造完整产业链,稳步推进“六个一”工程(即:10万亩饲草料种植项目、10个饲草料加工厂建设项目、10个现代生态牧场建设项目、10个牛羊肉加工厂项目、1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1000个家庭牧场建设项目),年内种植饲草料10万亩,启动实施10万吨柠条加工项目,建成生态牧场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家、家庭牧场300家、牛羊肉加工厂达到3个以上,逐步形成“种草—养殖—加工—配送”的全产业链。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认真实施好“黄河彩篮”生产基地续建工程,继续规划建设黄河水域和川水、浅山、脑山四大产业带,着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一体两翼四带”农业发展格局,年内推广完成种植冬小麦5万亩、优质油菜22万亩、全膜马铃薯和玉米8万亩、豌豆3万亩、青稞3万亩的目标,全县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90%以上。同时,积极争取实施冷水鱼养殖产业园建设,力争网箱面积达到70亩以上,投放鱼苗100万尾以上,加快推进完成“万亩水域、百亩养殖、亿元产值”水产养殖业发展目标。全力以赴打好“绿色牌”、“清真牌”等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生态化隆”建设。实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天然林保护、低效林改造、重点公益林补偿等生态项目,新建经济林1.5万亩以上;积极争取实施合群峡防洪、黄河干流防洪工程;认真做好金源沟、黑城沟、乙沙沟等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期工作,力争列入省上的““十三五””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好特殊类型卡日岗地区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切实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强碳化硅、铁合金企业的环保措施,抓紧建立规范化的煤炭交易市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规划黄河北岸10万亩绿化造林工程,并争取实施群科新区段的部分;积极做好申报黄河湿地公园和雄先、查甫国家森林公园各项前期工作;加快建成群科新区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开工实施巴燕污水处理厂项目。同时,全面清理关停粘土砖厂,抓好黄河支流及其一级支流31家砂石场的清理工作。

  新型工业化方面:加快建设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按照“将巴燕加合建成以基础原材料为主的市级经济区”的定位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总体规划》,争取将巴燕•加合经济区作为海东市工业园的一个功能区。切实加大经济区水、电、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现有碳化硅、铁合金企业的技术升级、产能改造和兼并重组,重点要实施好总投资8100万元的永盛、佳通碳化硅技术改造项目,积极引进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机材料系列产品研发、九方矿业镍铜矿选矿等项目。加快建设群科新区绿色产业园。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张河高速及西成铁路建设机遇,主动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规划编制群科新区绿色产业园,积极引进民族服饰用品、清真农畜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拉面配料等“高新轻优”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促使群科新区成为清真农畜产品及民族服饰加工生产基地。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千家万户回乡创业人士发展宾馆餐饮、水上娱乐、乡村旅游、农资超市、仓储物流等服务业,将群科新区绿色产业园打造成“拉面经济”回乡创业及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民族特色轻工业发展基地,立足本县面向海东、黄南,辐射甘肃、川西北等区域特色经济圈的核心区。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抓紧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及回乡创业优惠政策,继续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瞄准国内知名企业,主攻基地型龙头产业、科技型高端产业、成长型新兴产业,进行登门招商、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和节会招商,积极引进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的好企业、大项目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同时,立足县域内森林草场资源、畜牧业和拉面产业等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多途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特别要针对“拉面经济”回乡创业人士等民营工商资本量身定制包装一批量大、点多、面广的精品项目,引导更多的创业人士回乡创业,年内引进区外资金8亿元以上,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实现小微企业遍地开花,为新型工业发展注入活力。大力实施资源开发战略。依托化隆县作为全国五大镍成矿带之一和富锶矿泉水、碳酸钙、金矿等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多元投资渠道,吸收综合实力强、产业链长、工艺先进的大中型企业集团投资勘查和开发,加快优势资源开发与利用步伐,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现代服务业方面:继续做强拉面产业筹集资金1000万元设立“拉面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通过竞争择优方式确定4—5家龙头企业带头推广“拉面经济”品牌连锁经营。通过““三农”惠民贷款”扶持开办拉面店600家以上,改造升级拉面店100家以上。规划建设群科新区拉面产业培训基地,开设“拉面经济”培训学校,确保每年培训人数稳定在3000人(次)以上。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拉面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取得省级层面的支持,打造拉面产业配料物流基地,加大下游产品的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增强拉面产业的发展动力。继续做大旅游产业。依托区位优势,结合周边的旅游资源,抓紧编制《群科新区沿黄景观带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化隆县户外精品旅游线路策划》等,认真实施好阿河滩清真寺、旦斗寺、夏琼寺三个国保单位维修、群科新区昆玉商旅中心等项目,积极争取建设缸山徒步穿越户外健身营地,加大旅游精品线路、景点、景区的策划、建设和推广力度,力争将我县旅游重点项目纳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今年,重点要筹办好首届“昂思多”杯户外旅游健身节和户外旅游论坛,推广开展东西部户外精品旅游线路活动2次。积极开发黄河水上旅游项目,配合省体育局开展台湾铁人三项国际赛事化隆段活动。同时,积极开发和包装卡日岗土鸡、昂思多矿泉水、“高原冠菊”、回族刺绣、昆仑玉、黄河奇石、唐卡、化隆拉面等具有化隆特色的旅游产品,挖掘民间文化、体育方面的资源,实现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继续做优服务业。加快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现代商贸中心建设,大力培育教育文化、房地产、旅游等产业,着力构建流通、储备、供给、信息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强化四大保障”,就是把改善民生民计、强化财税金融监管、巩固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服务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和保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着力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化隆。

  强化以增进福祉为根本的民生保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以保基本补短板为目标,通过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救灾救济、扩大就业等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快民生和社会建设。继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支持力度,按时足额兑现各类惠民资金。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扎实推进“金保工程”,继续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认真做好城乡低保核查工作,加大弱势群体的救助保护力度。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争取实施产业扶贫、对口帮扶、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和金融扶贫等项目,重点推进实施特殊类型卡日岗地区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争取明年脱贫1.5万人以上。全面建成使用群科新区教育园区,基本建成投资3673万元的县民族中学校区建设项目,扎实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争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改薄项目和早教点项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加大“全科”医生和专科建设力度,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规范管理,夯实基层基础,扩大医疗卫生优质服务覆盖面,认真落实好“单独二孩”政策,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众和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争取和实施“三馆”建设、乡村文化站、全民健身、文物保护等项目,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强化以增收节支为目标的财税金融保障。结合税制改革,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着力培育财源,积极深挖潜力、依法征税,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做大财政总量。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市场融资模式,充分利用担保平台,争取““三农”惠民贷款”1亿元以上,积极化解资金瓶颈难题。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财政债务管理和偿还机制,切实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全力做好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

  强化以稳定和谐为关键的社会保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平安化隆”建设,大力推行“枫桥经验”,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着力提升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继续坚持县级领导接访和联点包案化解矛盾纠纷制度,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下访大调处活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扎实开展“反自焚”“反邪教”专项斗争,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抓好企业、交通、校园和食品药品等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大气污染及扬尘治理各项措施,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强化以提升效能为主的服务保障。认真按照省、市的要求,全面推进行政、财税、农村金融、投融资、事业单位、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法制建设年”活动,把学法懂法用法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新常态,加强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着力强化社会治理,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巴燕、群科新区两个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运行工作。突出简政放权,认真承接管好国家、省、市下放的审批事项,及时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的梳理清理,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力创建精简高效政府的典范。

  同志们,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树立新理念、建立新机制、锻造新能力、激发新状态。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得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化隆不懈奋斗!